自然对数e的由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对数e的由来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约公元前1700年巴比伦人提出的利息问题:以20%的年息贷钱给人,何时连本带利翻一番?问题相当于求解指数方程 ?????? (1+0.2/x)^x=2 这类复利问题我们今天每一个储蓄的人都还会遇到。如果设本金为1,则历年本利和就是这样一个等比数列: 1.2,1.22,1.23,1.24,1.25,1.27,…。 上述等比数列乃是一年复利一次的情况下得到的历年本利和,如果每半年复利一次,那么第一年的本利和为 , 比一年复利一次多了点;如果一个季度复利一次,那么第一年的本利和为 , 比半年复利一次又多了点;如果每月复利一次,那么第一年的本利和为 , 比一季度复利一次又多了点;如果每天复利一次,那么第一年的本利和为 1, 比每月复利一次又多了点。如果每时、每分、每秒复利,第一年的本利和分别为 1.2213999696、1.2214027117、1.2214027574。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年率一定,分期复利,期数增加,本利和缓慢增大;但无论期数怎么增加,本利和并不会无限制地增大,而是有一个“封顶”,永远超过不了。这个封顶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复利时第一年的本利和,用数学语言来将就是期数趋向无穷大时第一年本利和的极限。稍懂点微积分就能算出这个极限等于 , 它的底数是 , 它就是自然对数的底。18世纪,瑞士大数学家欧拉首次用字母e来表示它,一直沿用至今。 ?????? 其值是2.71828……,是这样定义的: 当n-∞时,(1+1/n)^n的极限。 注:x^y表示x的y次方。 你看,随着n的增大,底数越来越接近1,而指数趋向无穷大,那结果到底是趋向于1还是无穷大呢?其实,是趋向于2.718281828……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我们不知道巴比伦人是否考虑过连续复利的问题,但肯定的是,他们并不知道e这个数。直到1683年,瑞士著名数学家雅各·伯努利(Jacob Bernoulli, 1654~1705)在研究连续复利时,才意识到问题须以当时的极限来解决,但伯努利只估计出这个极限在2和3之间。欧拉则利用无穷级数 首次算出e的小数点后18位的近似值,还利用连分数证明了e是个无理数。1873年,法国著名数学家埃尔米特(C. Hermite, 1822~1901)证明了e是一个超越数。 除了复利问题,考古学也和e攀上了亲戚关系。考古学上常用的鉴定年代方法是194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Willard Libby设计出来的碳-14定年法。放射性碳-14因空气中的氮原子受宇宙线轰击而形成,但它不稳定,会丢掉两个中子,衰变成碳-12。碳-14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结果,它在空气中的含量近似保持不变,就像一个水池,同时以同样的速度进水和出水,池内含水量不变一样。活着的动植物通过呼吸,体内自然也含有碳-14;一禽一兽、一草一木,每单位重量所含碳-14总是相同的。但是,一旦动物死亡,呼吸停止,不再从空气中吸入碳-14,而原来留在体内的碳-14则继续衰变,经过5730年( 即半衰期),碳-14的量剩下原来的一半,经过11460年,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这里,经过的时间和剩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其中衰变常数。如果测出考古发掘物(如兽骨、木炭、贝壳等)的碳-14含量,利用上述公式即可断定其存在的年代。 与上述炭-14定年法类似,鉴定一幅画的真伪,也得和e打交道。因为任何一幅画的颜料中都含有铅-210和镭-226,因此利用两者的放射性,可以大致判别画的年代,从而让赝品“原形毕露”。 数学上除了两个十分重要的函数——自然指数函数、自然对数函数与e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函数——双曲函数离不了e。双曲余弦函数的表达式为 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公园里或街道旁,常能看见成排的水泥柱子之间两两连以铁链,你是否想过自然下垂的铁链形状是什么曲线? 也许你怎么看都会想到抛物线。其实,你只是重复了历史上数学家的错误而已。17世纪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G. Galileo, 1564~1642)、荷兰著名数学家吉拉尔(A. Girard, 1595~1632)都曾误认为链条的曲线是抛物线。连雅各·伯努利这样的一流数学家都一筹莫展。后来,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G. W. Leibniz, 1646~1716)正确地给出了铁链的曲线方程:,这正是一条双曲余弦曲线。接着,雅各·伯努利的弟弟约翰·伯努利(John Bernoulli, 1667~1748)也成功解决了悬链线问题。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J. H. Fabre, 1823~1915)在其《昆虫记》一书第九卷中有一段文字专门讲e这个神奇的数: “每当地心引力和扰性同时发生作用时,悬链线就在现实中出现了。当一条悬链弯曲成两点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曲线时,人们便把这曲线称为悬链线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