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晶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相结合的教学设计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设计思想: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将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相整合,就是以美术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美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学美术教学,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记忆、增强自主学习的作用,因而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得心应手,课堂的压力相对减轻,教学的质量就容易控制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能力
1、把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出现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把读的过程还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课文,才能加深理解,教师不能以讲代读,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讲解主要过程出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把绘画时间留给学生
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为知识目标,课上必须留给学生大量的绘画时间,努力克服烦琐的讲解。三、课程脉络
让学生欣赏→介绍→主要画家以及代表作品→利用→教师讲评。19世纪下半叶,在本土从未受到过重视的浮士绘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欧洲后,以二维空间、色彩平涂和市民题材呈现出的浓郁鲜活的东方情调,竟然为被摄影技术冲击得几乎没有出路的西方绘画带来了灵感,给印象画派画家打开了新的思路。莫奈追逐的光影变化,在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中有体现,高更应用的色面区分法,可能受到浮士绘套色版画的启发。当时浮士绘一般被用作包装纸,廉价美观,凡高就收藏了大量歌川派的浮士绘,还曾临摹过《大桥骤雨》和《龟户梅屋》。他运用到天空和向日葵中的热烈色彩,里面有深刻的浮士绘纯净色块的影响。印象派画家以实验的心态把玩了一番浮士绘,为自身开辟出现代艺术的道路增加了更多可能。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弗尔渡过。《日出·印象》《干草垛》《阿尔让特伊大桥》《阿尔让特伊的帆船》《鲁昂大教堂》《睡莲》《日出·印象》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该画1985年前被抢劫,据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干草垛》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比如1890—91年间,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任职多达15次的描绘。爱德加·德加(Edgar Degas, 1834~1917年)是银行家奥古斯特·德加之子.他一如马奈,生来便是大资产阶级,他对古典主义的浓厚兴趣和他行为的谨慎似乎与出身十分合拍.不过,他那异常强烈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却又把他抛入革命阵营.他在美术学院安格尔弟子拉莫特的班级里习画,并且,始终对安格尔极为敬仰.不管他的天才如何演变,他却从不背弃过去.毫无疑问,这种对于人类创造的崇敬,对于行善的明确意识是其性格的基础,也是人们指责他的根源.其画风的演变也比较清楚地表明德加对印象主义采取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立场.看他最初的绘画,不管是《在练习格斗的斯巴达少女》(1860年),《塞米拉米斯建城》(1861年),《奥尔良城的不幸》,还是不久之后, 在美国旅游期间所画的《新奥尔良的棉花办公室》(1873年),我们都无可争辩地面对着素描严谨、古典之极的艺术.这种手法在并未失其坚卓的情况下,渐渐地让色彩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舞台上的舞女 德加 60cm×44cm 粉彩 舞台上的舞女不是名演员,也不是社会名媛,而是普通演员。德加以她们的舞姿为媒介,刻意追寻光与色的表现。通过对舞女的造型描绘,表现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