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精典课件代诗歌(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精典课件代诗歌(一)

现代诗歌(一) 选自《蕙的风》汪静之作。1922年出版。收集诗作三十三首。内容有表现诗人对人生价值、友谊和大自然的探索与追求,有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也有对新思潮的赞颂,而更多的则是抒写对爱情的渴望,以表现爱的力量。诗句清新自然,感情真挚。 《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 * 鸽子 作者: 胡适   云淡天高 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只鸽子 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 忽地里 翻身映日 白羽衬青天 十分鲜丽 夷犹: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楚辞》) 新诗第一次出现是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胡适作四首,第一首便是《鸽子》。因此,这首诗在中国新诗运动史上自有独特的地位。 这首诗写于1917年秋冬间,当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执教于北京大学。他在北京大学这个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里颇有春风得意之感,因为他当时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相处得很融洽,并且以他们这几个人为中心,团结了一批追随者,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写下的,因而该诗的主旨,是将自己以及几位朋友比作自由翱翔的飞鸽,从而表达一种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自豪感。 胡适:“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那是一种不值得后人苛求反而是应当充分谅解的历史局限性。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自由主义的先驱代表。    二、三十六个博士头衔 。 他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 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主义:   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模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和俗字。 诗歌评赏: 1、这首诗的思想和情意如何理解? 2、这首诗是否体现了”八不“主义?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朗朗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新青年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15日)。 这是该刊第一次刊登白话诗。 康白情认为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首散文诗。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浙江湖州人,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 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以下”。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1917年10月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他一生著作甚丰,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