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VIP

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本站 | 作者:许光明 | 日期:2009年1月21日 | 浏览3021 次]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位或失误造成了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的结果。中职学校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家庭德育现状,单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和学校的互动成为迫切的需要。本文对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德育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家校共育 家校合力 对策研究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农村中职学校受着双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然而人们在高度关注学校的教育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学校应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然而家庭教育虽然有着亲缘感情上的优势,但它毕竟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家长素质、情感交流程度、居住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不同于学校的规范化和专门化教育。因而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切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切,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家校共育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一、农村中职学校家校共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职校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阻碍了家校共育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学校区域规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我们职校而言,学校在2003年合并了向化职校,接着城东、新业、被我校接管,2008年又合并了财校。从而形成了总校、二分校、三分校的区域分布。这就意味着学校容纳了比过去区域要大得多的农村学生;同时,农村学生的分布是比较分散的,这便构成了我校学生家庭区域分布特征:面广、点散、量大。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作为海岛的一个职业学校,它囊括了所有需要技术教育的学生,4所学校的合并壮大了我校的实际规模(每年在校学生都在3000人以上),此外还有一些外地学生,他们是整个班级从外地到本校学习(2007年一个安徽宿迁班;2008年一个安徽砀山班),还有许多是移民家庭的孩子;如果我们再用传统的上门家访的方式去进行家校沟通,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从客观上加大了家校间信息互通的难度,决定了家校共育的不容易。 (二)农村职校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阻碍了家校共育 农村的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我校被调查的近500名家长中,有70%的家长只有初中文化,23%是小学文化,高中以上者寥寥无几。家长的职业多样,个体、务农、待业占90%,这些都决定了家长素质和教育观念等参差不齐,他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粗浅,有部分家长认为一切教育的任务都是由学校和老师完成的,作为家长,只要配合一下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并没有过多的责任,他们甚至希望把子女全天候地托付给学校。他们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无视自己孩子问题之所在,哪怕是自己的孩子处于边缘的境地。 2、对家庭教育力不从心,农忙、生意忙,根本没有时间关注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业和成长,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的特殊情况,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上海打工,把孩子托给祖辈照管,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久而久之,形成了“只养不育”的局面。 3、特殊家庭的教育严重缺位,我校相当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残疾家庭孩子,他们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实际上这些孩子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障碍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这些家长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不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家长本身就缺失家庭德育意识,更不要说在教育方面能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了。这样师长间缺少了互动的机制,家校共育只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的事情。 (三)农村职校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阻碍了家校共育 在农村,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们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德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据我校调查,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25%。即使如此,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

文档评论(0)

ds2fds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