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与宗法制度
课 题:汉字与宗法制度
授课教师:湛江师院基础教育学院 王向前
授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学 科:汉字与文化
年 级:二年级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王、冠、盟与古代礼制;
2、理解侯、礼、宗、祖、巫、卜与古代祭祀;
3、理解臣、妾、民、宰与奴隶制度;
4、理解葬、吊、墓、坟、俑与丧葬习俗;
5、掌握上述重点汉字的字形构成和本义;了解其引申义。
教学内容分析
重点
5
难点
5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例证法。
教学过程
一、王
1、甲骨文作 ,金文作 ,字形像锋刃向下的斧形。斧是远古时代狩猎和采集生活的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也是在部落之间的冲突或战争中的一种重要的武器;部落首领所使用的斧钺逐渐成为力量和权威的象征;于是表示兵器的“王”便用来指称最高统治者。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尚书·牧誓》(大斧象征王权)
《说文·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古之造文者,三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也,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1)从春秋到西汉的主流政治思想——王权至上。
(2)古代哲学把“三”看成是化生万事万物的根基,而那一竖,是把三画贯通起来的通天立地的君王。
2、词义演化
(1)wáng
①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称“王”。
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又,战国时诸侯国的统治者称王。
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请自解紫衣而朝。——《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又,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
立信为齐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朝见天子。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诗经·商颂·殷武》(享:进贡。)
③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
少君乃言与其王父游射处。——《论衡·道虚》(王父:祖父。)
(2)wàng
①称王,统治天下。
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孟子·万章上》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史记·高祖本纪》
②封……为王。
宜悉王诸功臣。——《后汉书·刘玄传》
【(1)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称“王”。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2)春秋时期周天子称“王”。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也都称“王”。
《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当齐宣王被问到天下没有治理好,谁应该负责时,无言以对,于是看看两旁的人转而谈别的事情。形容故意岔开话题,回避应该回答的问题。
(4)秦汉以后,帝王改称为皇帝,“王”便成为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
王公——指王爵和侯爵,泛指有显贵爵位的人。
王孙——本指封了王的子孙,后来成为贵族子弟的通称。
(5)“王”由本义引申为一族一类中居于首位的。(首领、头目)(特别大的——蜂王)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六)(后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关键的人或事。)
(6)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做得最好也可叫“王”。
养鸡大王
(7)最强的。
王牌——在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叫王牌。比喻强有力的人物、手段。
(8)三大姓之一。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王祥卧冰(晋朝)——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二、侯
1、甲骨文作 ,金文作 ;甲骨文、金文上面半包围的像张开的布(箭靶),下面是箭(矢),组合在一起,表示箭靶。
《说文》:春飨所射矦也。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
古代有三种射礼:
(1)大射。这是春祭前选择参祭人员的礼仪。《周礼·天官·司裘》郑玄注:大射者,为祭祀射。王将有郊庙之事,以射择诸侯及群臣与邦国所贡之士可以与祭者……而中多者得与于祭。
(2)宾射。是天子与故旧朋友欢聚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宾射这礼,亲故旧朋友。”贾公彦疏:宾射之礼者,谓行燕饮之礼,乃与之射,所以申欢乐之情。
(3)燕射。是慰劳群臣的射礼。《周礼·冬官·梓人》郑玄注:燕谓劳使臣,若与群臣间暇饮酒而射。
三种射礼所用的箭靶皆称“侯”。侯是一块挂在绳上的正方形的布,大射之侯中心有皮做的鹄,宾射的侯中心为五彩的“正”,燕射的侯则依不同等级饰有鹿豹熊等。
2、词义演化
(1)本义是古代箭靶,用皮革或布制成。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诗经·齐风·猗嗟》(正:靶心。)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抗:举。张:开弓。)
(2)相传上古天子以大射封侯,故引申为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一说为假借。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