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7)班“人际交往” 主题班会 人际距离 亲密距离为0.5米以内 朋友距离为0.5—1.2米; 社会距离为1.2—3.7米; 公众距离为3.7米以上 ⊙自我中心 “ 他们太讨厌了,没有人认真听我说话。” “我说的这些真正是有哲理的,你们就听着好了。” “你们不要再去说那些无聊的话题了,听我讲讲这个问题的最新的动态吧。” “闭嘴,当我说话的时候。” “ ” ⊙多疑心理 “你们这么热情是不是对我有所企图?” “现在的坏人多得很,我还是小心为妙。” “这些人一看就像坏人。” “ …… ” 人际效应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标签效应 蝴蝶效应 社会促进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中 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 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 给人以真心的微笑 记住别人的名字 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它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它指个人在敬仰、爱慕他人过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光环效应在爱情和偶像崇拜中最明显。 注意“投射倾向” 有些人总是从好的一面来解释别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萨心肠。而有些人则总是从恶意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好事,他也会认为;这是“别有用心”,这是因为他本人猜疑心重。这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表明,人对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投射倾向”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制造出晕轮效应,出现各种偏见。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 。 人际交往中的蝴蝶效应 在人际关系中,蝴蝶效应可以指与一个看上去无关紧要人的谈话或者相关活动,在经过许多的连锁反应之后给你带来的让人惊喜的社会关系。比如你给一个人做一件很小的好事,尽管当时你没有想得到回报的想法,但是被你帮助的人毕竟会把这件小事记在心里。他会替你去宣传,去说你的好,他周围的亲友都会知道这件事,这个数量累积起来是很大的。或许有一天,你正好有件事情需要请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帮忙,有念及此,别人也会欣然伸出援助之手。 蝴蝶效应的启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一个善行,一个义举,一种支持,一句问候,一个鼓励,都可以触发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蝴蝶效应的启示 1.着眼全局,防微杜渐; 2.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3.捕捉到对生命有意义的“蝴蝶” 社会促进效应 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 活动效率 在开始的时候,人们只注意到活动效率升高这一方面。心理学家孟斯特伯和莫德相继做了类似的实验,又注意到,社会促进作用下活动效率有时也会降低。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背诵诗歌,写作文,做数学题的时候,还是单独一个人效果好一些。如果和别人一起做,或者做的时候旁人盯着看,反而会感到心慌意乱,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案例分析 案例1: 小李是一名高二的男生,今年17岁。性格内向,成绩优异,遵守规范,是班里的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管理心理学7案例.ppt
-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1新人教版必修1案例.ppt
- 管理信息系统2案例.ppt
- 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案例.ppt
- 海底两万里重点案例.ppt
-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案例.ppt
- 海尔大学项目管理案例.ppt
- 海关报关2015.9大学海关通关实务与出入境检疫复习案例.ppt
- 海关培训(修改)案例.ppt
- 管理学__周三多版案例.ppt
- GB/T 45498.2-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2部分:应用规范.pdf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GB/T 45498.3-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范 第3部分:安全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20236-2025非金属材料的聚光加速户外暴露试验方法》.pdf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 软管接头 第2部分:24°锥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 GB/T 33523.600-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区域法 第600部分:区域形貌测量方法的计量特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