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表达交流:《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案例.ppt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表达交流:《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得出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不同。 什么是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 参考答案:(1)谈“走后门”,暗写社会上的官场腐败;(2)“长城和海关”,谈中国过去的封闭和现在的改革开放;(3)“生死门”,谈生与死带给人们的深沉思考。 读《鲁人徙越》,你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你立论的角度是什么呢? 正面:①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成功; 反面:② 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以可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③ 每个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一项本领;④ 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 全面:⑤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话题探讨:从“滥竽充数”的例子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 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 小结: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物”就有几个思维角度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比较:哪种观点更新颖,更正确? 1.根据下述材料立论,并比较分析,哪种论点新颖。 3.判断立论正误。《从“班门弄斧”谈起》的相关立论: (1)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2)在行家面前敢亮自己的才学,精神可嘉 (3)学术权威受欺辱,可悲可叹 点评:第三种立论显然失却“班门弄斧”的固有内涵,偏离了题意,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在写作中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而应坚持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对不能进行逆向思维的材料,切不可因刻意求新而弄巧成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新颖性——立论的亮点 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者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宋代魏庆之 反弹琵琶 旧瓶新酒 方法点拨: 1.立论的切口要小。 2. 立论要符合实际。 3.立论要新颖别致。 能力提升 据报载,神农架林区野猪曾一度为患,有人想出在电线杆上装高音喇叭、播放狮叫虎吼的声音吓唬野猪的办法。开始倒很有效,后来,野猪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电线杆。 .挪威人捕沙丁鱼回港时,大量的鱼死亡,只有一艘船例外。原来这艘船的船长在鱼槽里放了一条鲶鱼。鲶鱼在槽中因环境陌生而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自然会引起沙丁鱼的紧张,也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可从不同角度去看,提炼出哪些论点? 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 * 图一 同一幅图,为什么同学们看到的内容不同?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请同学们围绕“门”进行思考,可以确立哪些观点? 练习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