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修辞手法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辞手法教

修辞手法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比喻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类型: 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比拟:(拟人或者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风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作用。 也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 七、设问 (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

文档评论(0)

wh904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