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3讲课时知能评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第3讲课时知能评估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授课提示:对应课时作业(三) 一、选择题 1.“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此措施的最重要影响是(  ) A.有利于国家政令的畅通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与巩固 C.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秦统一的相关知识。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文字的情况,文字的统一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起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B 2.(2011年湖北六市联考)秦律规定,“盗徙封(田界)”,要处“耐”刑(剃去鬓发,表示犯罪)。这表明(  ) A.秦朝残酷剥削农民 B.秦律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C.秦朝中央集权巩固 D.秦律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解析:“盗徙封”是秦律的一种罪名,即私自移动他人田界,是侵犯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依律当处“耐”刑。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秦律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征。 答案:B 3.2010年6月15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发现红眼黑瞳彩俑头,勘探秦陵的考古队认为,秦陵很可能整体就是一个政权机构!如果这个推测正确的话,“政权机构”应该包括(  ) ①掌管军事的太尉 ②掌管行政的丞相 ③掌管上传下达职责并兼理监察事务的御史大夫 ④被皇帝分封形成的郡县县令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在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大权、军事大权、上传下达兼理监察事宜。郡县制之下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命而不分封。 答案:A 4.(2011年临沂模拟)《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能力。题干中荀子的观点是君主应加强对百官的监察,达到控制的效果。为此,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答案:C 5.(2011年桂林模拟)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广西简称“桂”,其由来应该是(  ) A.广西少数民族的图腾崇拜 B.秦朝统一后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和象郡 C.广西当地盛产的一种植物 D.桂花在广西广为种植,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花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从历史的角度来讲。秦统一百越后,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其中桂林郡和象郡包括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广西的简称“桂”由此而来。 答案:B 6.(2011年郑州模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你设计一套邮票(4枚),力求多元展现秦朝的面貌及对后世的影响。选择下列哪些内容是最为恰当的(  ) ①商鞅像 ②秦始皇像 ③秦半两钱 ④西安兵马俑 ⑤秦长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注意秦国和秦朝的区别,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商鞅是秦国人但不是秦朝人,故排除①。 答案:D 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 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 解析:该题考查西汉的地方管理制度。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郡下包括县、邑、侯国,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只是分化诸侯国,并没有废除分封制;侯国属于郡的下辖单位,二者不是平行关系;材料仅展示了东海郡的行政单位设置,没有与其他郡进行比较,不能得出D项结论。 答案:B 8.“仅从(西汉)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前123),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武帝末年(前116~前87),仅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削弱王国势力 B.消除分裂割据的局面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刘家的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有一定难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结果,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9.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