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幼儿课程规画-教育大市集.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特殊幼儿课程规画-教育大市集

特殊幼兒之課程設計規畫 0717中原大學 講師:劉 凱 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信念 缺陷(impairment) 殘障(失能,disability) 障礙(handicap) 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信念 缺陷(impairment)是指「心理、生理或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或功能的任何形式的喪失或畸形」。損傷是器官的失常,包括四肢、器官或其它身體構造的毛病或喪失,以及心智功能的瑕疵或喪失。(世界衛生組織) 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信念 殘障(失能,disability)是指「由於缺陷而缺乏做為一個正常人以正常姿態從事某種正常活動的能力或具有任何限制」。殘障是指在一般人的功能水平上失常,它述說由於缺陷造成的功能受損或動作的限制。 (世界衛生組織) The term disability refers to the state of individual - that is, persons with vision, hearing, or other impairments. 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信念 障礙(handicap)是指「一個人,由於缺陷或殘廢,處於某種不利地位,以致限制或阻礙該人發揮根據年齡、性別、社會與文化因素應能發揮的正常作用」。它也是「身心障礙者合適的自我認知情況」的類別,述說缺陷與障礙者的社會及經濟角色上處於比其他人不方便的情形,這些不便來自於人們的特殊環境及文化之交互影響。(世界衛生組織) 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信念 The term handicapped refers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at restrict a person with disabilities, such as lack of ramps or elevators for persons who use wheelchairs for mobility. 發展遲緩 (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第11條) 發展遲緩兒童係指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異常或可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而需要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未滿六歲之特殊兒童。 發展遲緩 特殊教育法第3條第2項第11款(2002) 定義:未滿6歲之嬰幼兒,因生理、心理或社會環境因素,在知覺、認知、動作、語言及溝通、社會情緒、心理或自理能力等方面之發展較同年齡顯著遲緩,但其障礙類別無法確定者。 鑑定基準依嬰幼兒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等資料。 八類 心智運動發展遲緩 智能障礙 運動障礙 語言發展遲緩 行為異常 視覺障礙 聽覺障礙 感覺統合失調 特殊學生出現率 (prevalence rate) 某一年度,特殊學生在某一年齡層的人口所占之百分比。 可推估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人數,規劃師資培育以及特殊教育設施。 不一致:定義/鑑定與普查實施程序/研究調查方法/推估方法 出現率 世界衛生組織推估發生率為7% 2002年占0.53%。 Warming up Intervention Vs. Education 早期療育 Vs. 學前特殊教育 學前融合教育 Vs. 學前特殊教育 以適合的方式對待孩子, 幫助他們找到適當的位置, 就能讓他們找到有能力的自我。 (Goethe;修正自Armstrong,1994) 沒有行動的研究,是空的理想; 沒有研究的行動,是盲的活動。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 台北:五南 名詞釋義 課程 教材 教學法 課程 學習的路程 學生所從事的學習活動或經驗 包括課內的學習活動和各種課外活動 有程序的學習活動 有組織 有系統 有一定的順序和層次 實現教育目標的途徑 課程 Snell(1987) 希望學生學習到什麼樣的學習結果? 學生需要學習什麼樣的技能以達到上述的學習結果? 這些技能要如何教?被誰教?在哪裡教? 課程如何被評量? 教材 學習活動的內容 教學所用的材料 器具 達成教育目標所需要的工具 教學法 教學方法 有目的 有系統的教學程序 老師利用適當的材料 有系統 有組織的          去刺激 鼓勵 指導學生學習       以達到預定目標的程序 課程的意義 盧台華(1998) 內容:科目、領域或教材。 運作: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環境。 產出:學生在實施課程後透過評量,所表現的 各項學習行為。 課程與教學的流程 李寶珍(1994);何素華(1995);Dever Knapezyk(1997) 教學前評量階段 計畫階段 教學階段 教學後評量階段 與IEP的關係 課程與教學設計之流程圖(鈕文英,2003) 評量學生和環境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