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ppt.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绪论.ppt

中国文学批评史 绪论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研究对象 以中国历代(先秦迄近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 著作或篇章为依据,研究、探讨、总结文学创作与 文学鉴赏的基本规律。 (二)学科性质 以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文艺学的三 大分支、五小分支为指导,辨析“中国文学批评史” 与“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论)课程命名的优劣。 所谓“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关于中国传统 文学观念、理论和思想的历史。 1、历史悠久 2、内容丰富 3、富有特色 二、百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与历史发展 (一)作为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产生的原因 1、“五四”时,文学史的编纂浪潮影响、刺激了中 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诞生。 2、中外学术交流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发展的作 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设与历史发展 1、草创(20s) 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 课(即《文心雕龙札记》),是古代文论研究的开端。 1923年,范文澜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 龙》课,讲稿后来修订出版,成为《文心雕龙》研 究的里程碑。 1927年,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 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 史学科正式形成。 2、第一次高潮(30-40s)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1934 罗根泽《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1934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1934 40年代中后期,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 大纲》、郭著下卷、罗著魏晋南北朝、隋唐、晚唐 五代分卷陆续推出。 3、平稳发展(50-60s) 郭绍虞《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 黄海章《中国文学批评简史》 刘大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册) 4、辉煌发展(70s末以来)通史 敏泽《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蔡钟翔《中国文学理论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 分类文学批评史 蔡镇楚《中国诗话史》 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 陈谦豫《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 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 方智范《中国词学批评史》 梁荣基《词学理论综考》 谭帆《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5、“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课题自1996年10月 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大首次召开“中国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课题主要围绕三个问 题讨论: (1)为什么要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2)何谓“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3)怎样实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6、学术界当前的研究工作 (1)整理出版原著 (2)对于古文论的训读(包括校勘、注疏、今译、 集注、义证等等) (3)对于史料之考辨 (4)理论阐释 三、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分期与基本特点 (一)历史分期 1、奠基期-----先秦 2、初步发展期----两汉 3、趋于成熟期----魏晋南北朝 4、繁荣期----唐宋元明清 (二)基本特点 与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同步,中国 文学批评史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 的体系,独具一格,有其正确性与深刻性,但变革 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1、由于封建社会的农业性和宗法性,中国古代文学 批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 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2、受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 响,中国文学批评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 民族特色的范畴或概念,这些范畴或概念往往是抽象与具体、 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其蕴含 的深刻性和内在的连贯性,构成了独特的批评体系。 3、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文学批评史偏 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以意境说和教化说 为两大支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 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批 评理论体系。 4、中国文学批评史重视从文学创作和审美鉴赏中对 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进行具体的分 析、研究,力图确立写作必须遵循的某些法式、法 则。 四、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 2、笔记体的诗话、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