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文化-范文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对联文化-范文大全

校本课程系列一 中国对联文化 编者:崔亚红 目 录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表汉字与对联对联定义对联对联对联对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表课程名称 开发教师 教研组 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 可提供的教案数 教材方式 适用年级 教学设备要求 所需课时 上课形式 参考文献 余德泉《对联格律》; 余子衡《对联平仄的宽严》; 王永龙《谈谈对句》;罗琛原《对联写作基本知识》;李岫春《楹联大全》;裴国昌《中国楹联大辞典》理论篇;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 考核方式 考核指标及标准出勤率 日常作业 考核总评 学科组长意见 学生选报情况综述 上届学生反馈及需完善的地方 校本课程 指导小组意见 《中国对联文化》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中国对联文化》 课程来源:原创 授课教师:崔雅鸿 教学材料:①自编教学讲义(教师用)②自编《中国对联文化》(学生用) 课程类型:中国传统文化学课程内容 21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对联与对联文学 1汉字与对联 2对联定义、类别 3对联史话 【基本要求】了解对联的历史;掌握对联的价值。 第二章 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1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2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3对联、律诗、骈文句式 4最佳对联的句法、结构 5长短联的划分 【基本要求】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句式。 第三章 对联鉴赏与创作的基本要求 1平仄合律 2对仗工整 3文意切题 【基本要求】继续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了解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名联鉴赏 1大量使用重字 2两字颠倒自重自对 3在三七结构 4用韵联 5哀感顽艳的挽联 6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 7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8郑板桥六十自寿联 9昆明大观楼长联 【基本要求】鉴赏对联,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对联,更深入感受对联的魅力。 四、主要参考书目 余德泉《对联格律》;余子衡《对联平仄的宽严》; 王永龙《谈谈对句》;罗琛原《对联写作基本知识》;李岫春《楹联大全》;裴国昌《中国楹联大辞典》理论篇;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 第一讲 汉字与对联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是不可想像的。以方块形、单音节为特的汉字是符号文字,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组合力强,信息量大,传播久远。作为文学的信息载体,汉字的优越性超过拼音文字是无庸置疑的。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国都有;唯有对联是中国特产,功在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同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文辞用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 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对仗工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这些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三、四两句,第五、六两句都必须相对,这种诗体从唐代到现在,一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所以说,对联是从律诗为代表的对偶文体中派生出来的。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国的对联,据说最早出现的便是春联。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也在内容上得到了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 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965年)之前,一年岁除夕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   在此以前是否有更早的对联,当代联家已作了不少有价值的考证。在尚未定论之前,不妨仍以纪晓岚说为准。 三、汉字与对联的关系总说 汉字和汉语从产生之初就给对偶提供了条件,给对联的产生和书写提供了条件,这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我们知道,对联是要写出来或刻出来让人看的,而这一写或刻的载体就是中国文字——汉字。从整个人类发展进程来看,最早的文字多是图案形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字逐渐由图案分化成两类: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世界上很多文字属于拼音文字系统。这种文字主要以规整美为主,有很强的工艺性,且每一个字或词均由多个拼音字母组成,拼音字母的个数多少不一,导致字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