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几种重要的记事本末体史书及其在该体裁中的地位.docVIP

浅析几种重要的记事本末体史书及其在该体裁中的地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几种重要的记事本末体史书及其在该体裁中的地位

浅析几种重要的正史记事本末体史书及其在该体裁中的地位 成 绩: 教师签名: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宋代文献研究 任课教师:孔 学 学 号:104753100889 姓 名:李占胜 专 业:历史文献学 浅析几种重要的正史记事本末体史书及其在该体裁中的地位 摘 要:纪事本末体是除纪传体和编年体之外史书编纂的另外一种重要体裁,且正史纪事本末体史书不在少数,但各书特点和价值又不尽相同,所以在此尝试理清几种重要的正史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价值和在该体裁中的地位。 关键词:正史 纪事本末体 价值 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云:“古之史策,编年而已,周以前无异轨也,司马迁作《史记》,遂有纪传一体,唐以前无异轨也。至宋袁枢,以《通鉴》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一体。”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正式承认纪事本末体为史书编纂的重要体裁之一, 说它“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然”,而清代学者章学诚则盛赞它“文省于纪事,事豁于编年,……斯真(尚书)之遗也”。但纪传和编年两种体裁,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纪传体以人为主,“或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编年体以年为经,“或一事而隔阅数卷,首尾难稽”。而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在二种体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纪传与编年贯为一家,创造了纪事本末体的历史编纂法,确实是前所未见也,后世效仿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层出不穷,从而使这一体裁在史学领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袁枢确实功不可没。 一 、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优秀的编年史著作,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记载了战国末到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复杂历史,确实是一部鸿篇巨著。据司马光自己说:“通鉴成后,只有王胜之阅过一遍,其余未及卷数,便已欠申。”另据当时的学者杨万里说:“予每读通鉴之书,见事之肇于斯,则惜其事不竟于斯,盖事以隔年,年以事折,遭其初莫译其终,揽其终莫志其初,如山之峨,如海之茫,盖编年系日,其体然也。”对于阅读过《通鉴》的人,确有此感觉,要了解一件事的始末,要翻阅多卷,稍有不慎,便会有所遗漏,甚至理解产生偏差。 袁枢(1130-1205),字机仲,建州建安人(今福建建瓯县人),宋史卷389有传。袁枢继承和融汇了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旨意,把《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的史迹“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 月,自为首尾”。但袁书之占了通鉴的二分之一,却包含了通鉴的全部重要事件。 因时南宋积贫积弱,所以袁枢很重视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史载他“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至于祸乱”,等等。并且书成后,很快就得到宋孝宗赞赏,“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可见其标题醒目,分类合理,叙事简洁的特点适应了政务繁忙的皇帝和诸帅的需要。 但袁枢选材又多关注政治,对《通鉴》所载的经济文化方面的史事,如制度、漕运、田赋、府兵、天文地理、礼乐历法皆弃而不取;并且经学、文学、意识形态等社会状况也一概不予收录。正如梁启超先生所概括:“枢所述仅局于政治,其于社会他部分之事项多付阙如。其分目又仍涉琐碎,未及贯通之能事。” 并且钱穆先生在《中国史学名著》中认为袁枢列目取事不当,记动乱多于治平,许多重要之事并略去,如秦皇汉武之武功,事情轻重未能较好处理,所纪事非事,不识历史之大体,与杜佑的《通典》相比,重要性要降低许多,但开创一新体例,功不可没。 二、陈邦瞻与《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 《宋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撰。二十八卷,分立一百零九目。取材以明代官修的《续通鉴纲目》和薛应旂的《宋元通鉴》为主。在二十四史中,宋史篇幅最大,内容庞杂。其书选材立目,编排史实,都很精当。对于宋朝一代的重大事件、典章制度,工程设施和民族外患,都有专题记载, 《元史纪事本末》也是陈邦瞻所撰,二十七卷,每卷一题。取材与《宋史纪事本末》同。二十四史中的元史编的是比较仓促杂乱的,但本书则叙述清楚,条理分明。对于元代的政治措施,经济制度,科举学校,天文水利,宗教影响都分门别类的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以上这两部《纪事本末》,历来被认为是继《通鉴纪事本末》后编写的最为成功的著作。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宋史纪事本末》说:“于记载冗杂之内,实有劈荆得路之功,读《通鉴》者,不可无袁枢之书,读《宋史》者,亦不可无此一编也。”评《元史纪事本末》说:“记载颇为明晰,其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