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云际会遨苍穹供参考学习
风云际会遨苍穹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纪实
郭瑞礼
2012年4月12日,海河两岸莺飞草长,渤海之滨春意渐浓。首届天津滨海高新区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洽谈会暨天津力神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班签约授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该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和天津滨海高新区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协议,从当年开始,在学院开办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光电子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4个“力神”冠名班,企业全额承担学生学费,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入学就可确定到该公司预就业。
实际上,与力神的携手,只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全方位、多层次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据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与该院建立各种形式合作关系的企业达到470余家,其中80多家将该院确定为他们的人才培养基地。
一、“借船出海”:一蓑风雨中破浪起航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拥有70多年办学历史的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陕西省彬县师范学校、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和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原有专业以师范、农林、体育为主,专业结构单一,市场需求疲软,毕业生就业困难。学院成立之初,在校学生只有不到2000人。2005年,首次招生,只招到200多人,其中三年制高职仅41人。
为了夯实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2006年开始,学院根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对原有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确定了“工科为主,文理并重”的专业发展方向,相继开设了机电、电子、能源化工、医学、建筑等新兴专业。专业布局的优化,改善了专业结构,贴近了市场,但随之又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师资从何而来?学生实习实训问题如何解决?毕业后又该到到哪里去就业?
回头路走不通,新路怎么走?上天似乎要有意考验一下这所从“一穷二白”中走来的新学院,一开始就给了她这样一个两难选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是宋人卢梅坡的诗句,意思是说梅雪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方可酿造出十分春色。
“一所新办学院,要走出面临的困境,唯有千方百计争取企业合作,借船出海、借力发展。”院长刘聪博告诉笔者:“在当时条件下,‘借船’是与新校区建设、专业建设和招生相并列的四件头等大事!”
动用一切资源“借船”!
发动一切力量“借船”!
作为学院两名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刘文理、院长刘聪博,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他们一生中最为艰难、最为繁忙的日子之一:新校区工程融资问题、队伍整合问题、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转型问题、招生问题……哪一样都难关重重,哪一样都迫在眉睫。就在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他们又忙里偷闲,利用多年在党政部门工作积累的资源,与班子成员兵分几路,跑西安、进北京,广泛发动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牵线搭桥,洽谈合作项目。有时为了赶时间,常常顾不上吃饭、休息,饿了,一碗面条解决问题,累了,在车上打个盹就算对付过去了。
在实施重点突破的同时,学院还抽调部分业务精通、善于交际的教职工组建了一支全省独一无二的驻外创业咨询师队伍,常年穿梭于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广种福田,广结善缘。
凭着这份对事业的执着和真诚,上苍被感动了。到2007年底,先后有80多家企业与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建院初期,这些企业不仅成为该院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教师培训基地,也成为他们外聘教师的主要来源。
在初步解决了“借船”问题之后,学院的建设、发展就有了可资凭借的基础,于是,按照建设“陕西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高职强院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马上拉开帷幕。
依托这几十艘“借”来的“船”,短短两年时间内,咸阳职院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好戏——
教学质量迅速提升。2007年11月,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华西杯”技能大赛中,首次亮相的咸阳职院代表队一鸣惊人,学生王珂荣获计算机操作员高职组唯一的一等奖,218名参赛学生全部荣获中高级技能等级证书,该院荣获最佳组织奖。2008年12月,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数控技术和电子电工技能大赛中,咸阳职院代表队又一次成为一匹最“黑”的“黑马”,所有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1人获数控铣一等奖,综合成绩列全省前茅。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从2007年起,就业率稳步攀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地域遍布秦山渭水、大江南北。畜牧兽医等传统优势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招生人数连年走高。2006年当年即招生1200人,是2005年的5倍多,其中三年制高职410人,是2005年的10多倍。2007年,总计报到新生多达3300人,三年制高职攀升至1078人。到2012年,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2000多人,三年制高职占到总人数的80%以上。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如今,回首这段往事,我们无法忘记当初那些在学院最困难的时刻,“借船”给学院起航的企业。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