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逻辑学
建筑与结构“结构”无疑是思考建筑的一个重要视角。无论是多么简单或者复杂的建筑,从这个视角看,都是“结构”+“附属物”。博物馆中一只恐龙的“骨架”就是恐龙的“结构”,而各种“附属物”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灰飞烟灭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思想,却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思想。那些附属物可以是“建筑的表皮”,也可以是“建筑的设备系统”,也可以是“内部的隔墙隔断”,或者是“细部装饰构件”。从这个角度看,建筑设计其实挺简单。大部分建筑无非是框架结构柱子立起来;然后配上楼梯、电梯;外部用填充墙或幕墙、门窗封闭一下;内部用隔墙划分一下;然后配上水、电、风系统;然后把保温、隔热、防水等构造处理好;把防火问题解决了;最后把立面处理下。一个建筑也就完成了。大部分建筑确实就这么简单,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大部分房子也就这么造了起来,而且使用起来良好,深的人民群众的喜爱。“结构”是建筑的基础,一部“建筑结构的发展史”是建筑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结构发展史”,可以体会到人类科技的探索、发明和进步是多么的艰难。我们习以为常的框架结构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没有钢材冶炼的进步,没有施工机械的发明,一切都没有可能。近些年来,各种空间结构的发展,更是体现了人类结构力学理论、材料科学和施工技术的大飞跃和大集成。建筑与房屋从另一个视角看,建筑又是具有强烈的“精神属性”的,这一点是材料、技术、结构等范畴无法涵盖的,甚至引入空间、形式、形态等范畴,也无法将其阐释清楚。大量性的建筑盖了起来,没有太多考虑精神因素,成为了“房屋”,无法称之为“建筑”。人的心思是如此的细密和敏感,人有着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正是因为人类的这种特质,才得以产生各种类辉煌的艺术——诗歌、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等。研究建筑应该首先从“房屋”始,然后再进行升华。就像孩童有了坚实的脚步,再开始奔跑和舞蹈。观察和研究建筑的维度是如此之多,每一个维度均影响着建筑的生成,每一个维度均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有人用“场所”来定义建筑,这“场所”真的仿佛有一种“场”——一种神秘的力量。其实,可以从狭义的建筑扩展到广阔的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空间。一个人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周围的一切事物似乎都在与这个人对话。“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诗句中有植物、河、岸、早晨、风、月,都在与诗人的心灵进行对话。建筑也是如此,建筑的语言虽然不能传达明确的语义。但是建筑的“性格”、“表情”、“氛围”等皆能发出“场力”——直指人心。建筑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情和行为。“场”与感知无疑,人是通过感官对外界进行感知的。我们可以顺口说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体感等。是的,人有敏锐的感觉器官,通过他们可以感受到和煦的阳光、鸟语花香、和风煦煦或者阴暗潮湿、电闪雷鸣、飞沙走石等。但是人的感官在生物学上,并不比一只狗敏锐。一只狗同样能在生理上感知周边的环境,狗也知道趋利避害,冬天温暖的阳光下,狗也会找个避风的地方晒太阳。非洲的食草动物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人类敏感得多,他们能够本能地感知到天气的变化,并随着草场而迁徙。在笔者看来,人的最强的感官是人的大脑,是人的思维、意识甚至思想。因此一个诗人可以触景生情,写出千古绝唱的诗篇,而一只狗面对美景可能无动于衷。甚至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其认知能力的差异,其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也是不同的。如果你有带孩子出去旅游的经验,就会明白了。一个小孩,对那些儿童游乐设施非常感兴趣,却对异国风情、自然美景等毫无兴趣。等这个孩子长大了,有了阅历,他开始学会欣赏。同样都是成年人对同一个景观也可能有不同的体验,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想带父母出去旅游,一个兴高采烈,一个兴味索然。性别也会影响人的感知,一个女人在逛一个mall时,可能一下午都不累,而男人早已累得坐在凳子上。是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里,建筑作为一件“作品”,或者说环境作为一个“客体”。需要“读者”的解读——一个拗口的词汇叫“解码”。有人道“知音难觅”,也是这个道理,好的编码人也需好的解码人。笔者有个年老的亲属看鉴宝节目说,这些东西有啥意思,又不能吃喝,怎么值得这么多钱?可想而知,她的心态与一个文物爱好者、收藏家是多么的不同。又有人讲,“看景不如听景”。也是这个道理,在参观历史建筑时,有解说员在旁边娓娓道来,讲述房子的历史、故事和典故,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感受,这就是所谓听景。听景实质上是说的对建筑的相关知识、信息的掌握,所知越多,对建筑的理解越深、解读越透彻,品评起来建筑也越有味道。如果我们是一个园林专家,在参观苏州园林时,可以用传统的造园理论与真实的园林互相映照,相比体味会非常深刻。了解“建筑场”与“人的感知”,对建筑的设计是必要的、必须的。可以帮助建筑师从各个层面和角度来分析建筑,揣测观众的体验。如日照、采光、通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