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衰竭.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 早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注意休克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而通常多发伤、复合伤危重病人首先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接踵而来心、肾、肝、消化道、脑和造血等器官衰竭,故在70年代提出多器官衰竭概念,并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近20年文献中该综合征名称繁多,如多系统器官衰竭、多器官系统衰竭、多内脏衰竭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继发性器官功能障碍、多脏器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作者认为此类病人早期存在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晚期进入衰竭,鉴于此病征既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又不是单一脏器演变过程,乃是涉及多个器官病理变化,是个复杂综合病征,为了尽早进行临床诊治,建议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较合适。 一、病因   (一)组织损伤:创伤、大手术、大面积深部烧伤及病理产科。   (二)感染:为主要病因,尤以全身性感染、腹腔脓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感染和肺部及深静脉插管感染等较为常见。   (三)休克:尤其是创伤出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凡导致组织灌注不良,缺血、缺氧和酸中毒等均可引起MODS。   (四)诊疗失误:将心源性休克在危重病的救治时使用高浓度氧持续吸入,误认感染性休克,对过敏性休克不认识,糖尿病高渗性非酮性昏迷误认脑水肿处理。在救治中吸入纯氧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应用血液透析和床旁超滤吸附中造成不均衡综合征,引起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在抗休克过程中使用大剂量血管收缩药,继尔造成组织灌注不良,缺血、缺氧,又因输入大量库存血出现微循环中细小凝集块,凝血因子消耗,微循环障碍等均可引起MODS。   Tran等提出死亡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疾病基础、营养不良、昏迷、大量输血、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其他制酸剂等,Hemao等认为还应包括低血容量休克、脓毒血症、延误抢救时间等。常见诱发高危因素见表2。 表2 诱发MODS的主要高危险因素 复苏不充分或延迟复苏? ? ? ? 营养不良 持续存在感染病灶尤其双重感染? ? ? ? 肠道缺血性损伤 持续存在炎症病灶? ? ? ? 外科手术意外事故 基础脏器功能失常(如肾衰)? ? ? ? 糖尿病 年龄≥55岁? ? ? ? 糖皮质激素应用量大,时间长 嗜酒? ? ? ? 恶性肿瘤 大量反复输血? ? ? ? 使用抑制胃酸药物 创伤严重度评分≥25? ? ? ? 高血糖,高血钠,高渗血症,高乳酸血症   近年来证实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多处于临界状态,许多不很严重的应激诱因即可导致MODS,临床上应予注意。 二、有关MODS发病机制目前有六种假说   有关MODS发病机制探索较多,但仍未清楚,一般公认如下几点。   (一)微循环障碍学说   微血管的白细胞粘附造成广泛微血栓形成,组织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溶酶体酶活性升高,造成细胞坏死。   (二)自由基学说   当心肺复苏、休克控制时,血流动力学改善,但血液对器官产生“再灌注缺血”,随之而来细胞线粒体内呼吸链受损,氧自由基泄漏,中性粒细胞激活后发生呼吸爆发“瀑布样”效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此外“再灌注”时将次黄嘌呤经黄嘌呤氧化酶作用分解为尿酸,在此过程中生成大量氧自由基损害组织细胞。  (三)炎性反应学说   当机体遭受感染,细胞和毒素及创伤打击刺激机体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介素(IL-1,2,4,6,8)、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花生四烯酸、白三烯、磷脂酶A2(PLA2)、血栓素A2、β-内啡呔和血管通透性因子等作用下,机体发生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通透性增加,凝血与纤溶,心肌抑制,血管张力失控,导致全身内环境紊乱,器官功能障碍。   (四)肠道动力学说   肠道是机体最大细菌和毒素库,由于禁食、制酸剂等不合理应用,肠道菌群失调,屏障功能破坏,动力丧失,有可能成为MODS患者菌血症来源。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   ①约1/3菌血症患者死于MODS而未发现明确感染灶。   ②肠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为敏感易发生功能障碍。   ③应用肠道营养、益生菌微生态制剂保持肠粘膜完整性可降低感染生生率,该理论渐被临床重视。   (五)二次打击学说   MODS的发病机理中Deitch 等提出“二次打击”假说,初步阐明MODS从原发打击到器官衰竭的病理过程,这是基本符合临床演变规律。为此在MODS变化过程应注意:   ①过度的炎性反应与免疫功能低下。   ②高动力循环与内脏缺血。   ③持续高代谢与氧利用障碍。   而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肠源性感染、脓毒症(Seps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MODS之间关系应予重视。   (六)代偿性抗炎反应学说   1996年Bone首先提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作为SIRS对立面SIRS/C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