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课程纲要(下)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汉语课程纲要(下)供参习

PAGE 1 PAGE 12 古汉语课程纲要(下) 语音 (一)概说 可资利用的音韵工具书: 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词典》,湖南,1991年9月。 李新魁、麦耘《韵学古籍述要》,陕西人民,1993年2月。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1982年9月。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1986年。 或可以利用《汉语大字典·上古音表/中古音表》。 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2001年10月。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中华,1986年。 李新魁《古音概说》,广东人民,1979年。 魏建功《古音系研究》,中华,1996年12月。 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1938年7月版;1998年4月影印。 (二)何以学习音韵学?(学习古语音的意义。) 明语法 音韵学上的“破读”和“如字”术语,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音屈折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词性或词义。所谓的“词类活用”:不及物动词用如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为(及物和不及物)动词,其实应属于语音屈折变化形式的词法范畴。例如“衣”,做名词用时,意思是“衣服”,念yī,平声;做动词用时,意思是“穿(衣)”,念yì,去声。又如“冠”,当名词用时,意思是“帽子”,念ɡuān,平声;当动词用时,意思是“戴(帽子)”,念guàn。这种语法形式,古汉语术语把前者称为“如字”,把后者称为“破读”(或“读破”)。“如字”和“破读”,与某些西方语言,例如英语,颇有相似之处。例如:contract[?k?ntr?kt],重音在前,为名词,意思是“契约、合同”;contract[k?ntr?kt],重音移后,为动词,意思是“缔结(契约、合同)”。又如:contrast[?k?ntr?st],重音在前,为名词,意思是“对比、对照”;contrast[k?ntr?st],重音移后,为动词,意思是“使对比、使对照”。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所以,通过声调(或语音)的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词性或词义之现象,某些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认为属于词法上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形式(参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6~27页,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62)。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现代汉语方言,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例如粤语的次方言开平话。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开平话表现为语音音变的屈折形式:我[??i33]→我们[??i21];你[nei33] →你们[ni?k21];他(佢)[k?ui33]?他们(屐)[k?i?k21](参邓钧主编《开平方言》,湖南电子音像,2000年3月)。汉语中具有类似形式的方言不太多,已知的有陕西商县话、苏北赣榆话、吴语苏州话,等(参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50页、97~98页,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年6月第2版)。 明词义或词性 (1):南风谓之凯风。(《尔雅·释天》)//《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诗·关雎序》) (2):沈者,莽也。(《风俗通》)/汎汎杨舟,载沈载浮。(《诗·小雅·菁菁者我》) (3):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一》) 又: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而为外廷所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知构词 通过语音的学习,可以了解古汉语中双声、叠韵、重叠等构词法则,就不容易误解词义。 例如:磅礴=旁薄=旁礴=旁魄//匍匐=匍伏=伏服=俯伏等就都是双声词。黾勉=密勿=蠠没//优游=优繇=优犹=瀀嗂=优嗂=扰游等就都是叠韵词。 因不明双声、叠韵而误解词义,自古以来屡见,下面举两个例子: (4)《史记·项羽本纪》:“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解释说:“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5)犹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解释说:“《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 例(4)是叠韵连绵词,退避的样子;例(5)是双声连绵词,即“迟疑的样子”。 重叠reduplication,在古汉语中通常被称为“叠音词(字)”(以前称为“重言”或“叠字”),是复合词的一种类型。重叠词在词形方面也可能有多种形式。 例如:狌狌=猩猩//云云(《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道经》)=芸芸(今本老子)。//蔡蔡(《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道经》)=察察(今本老子)//柬柬(楚简)=简简(《诗·商颂·那》:“奏鼓简简。”)//兽兽(楚简)=肃肃(《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仓仓(楚简)=锵锵(《诗·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鸾锵锵。”按:“仓”也可能为“鎗”。《说文》卷十四金部云:“鎗,钟声也。”)//熙熙(今本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