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模块一.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素质模块一

济南智博教师资格培训学校 (潍坊校区) 综合素质 辅 导 讲 义 济南地址:山大路与文化东路交汇处大东科技城D座306 电话:0531潍坊地址:潍坊市高新区潍坊学院(学院书店) 电话模块一 职业理念 考纲要求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考点解读 1. 考生须重点掌握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多数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 考生还要重点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两部分知识点,将这些理念融会贯通,运用这些理念去分析和评判教育教学现象,因为考试中这些知识点多数会综合起来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第一章 教育观 教育观就是这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育活动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观。但是,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教育观也必然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教育活动,必然要思考教育“是什么”、“为了什么”、“怎样开展”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符合当前社会历史条件的教育观。在20与21世纪之交,我国根据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相应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形成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意见》中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明确的指导思想。 2.素质教育观的形成 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版)》。新《义务教育法》把素质教育写进法律,纳入国家重要的法律体系,体现了国家意志,表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定性和长远性。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这种权力,并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是素质教育区别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当然,全体学生共同的目标必然会因学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层次性的把握。让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在同一教学空间中均有较大程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