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议: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上)
?
(本文系《创富志》特稿,这里刊登的是原文,未有改动)
银行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对此,教科书上说:“吸收风险,控制风险,获取报酬”。然而,现实当中,国内商业银行最终获取的报酬几乎完全不来自于风险业务(以贷款为主),而是来自于主权债券投资及存放央行这两项无风险业务,也就是来自于政府。糟糕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长期亏损,是以企业和私人承担极高的融资成本、“贷款难”、利率政策失灵为代价的。任其发展下去,银行在不断吞噬国民财富的同时,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财富增长的羁绊。于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现行商业模式,是一篇中国经济亟待破题的大文章。
?
人们总是被告知,在经历了一系列股份制改造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不过,这恐怕只是一个表象。
?
与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负债管理与资产及负债结构调整为重点,进而调节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商业模式相比,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当然要突出盈利的地位,说白了就是凭什么赚钱。
?
没错,假如中央银行是亏损的,商业银行也是亏损的,那么,整个银行体系岂不成了一部亏损机器。
?
遗憾的是,虽然从报表上看去,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确实在持续增长,但是,假如剔除最终来自中央财政的利润,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恰恰是一部亏损机器。
?
国内商业银行的表观商业模式
作为分业模式下的国内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各种孳息资产的利息净收入,其二是不涉及资产占用的中间业务净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主。在此基础上,扣除业务及管理费,以及各种资产减值损失(以不良贷款减值损失为主),之后得到营业利润;再扣除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后得到税前利润。
?
以工商银行为例。2008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3097.58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2630.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9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0.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21%。当年业务及管理费915.0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555.28亿元,扣除这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为1435.31亿元,而税前利润为1453.01亿元。
?
表1:商业银行的表观商业模式(以工商银行为例)
报告期???????????????? ?2009年上半年?????? 2008年
营业收入??????????????? 1483.52亿元???? 3097.58亿元
?利息净收入???????????? 1160.38亿元???? 2630.37亿元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77.44亿元????? 440.02亿元
业务及管理费???????????? 440.40亿元????? 915.06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 102.12亿元????? 555.28亿元
营业利润???????????????? 850.66亿元???? 1435.31亿元
税前利润???????????????? 856.77亿元???? 1453.01亿元
数据来源:工商银行定期报告
?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不涉及风险资产占用,该等业务基本上属于无风险业务。至于传统的信贷业务,由于贷款所占用的资产有着100%的风险权数,因此属于风险业务。
?
国内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看上去颇为简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在控制资产减值损失的前提下,增加利息净收入,同时增加中间业务净收入。这基本符合“吸收风险,控制风险,获取报酬”的要求。
?
也有人说,鉴于国外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中间业务,而2008年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税前利润的比重已经占到30.3%,比2006年的22.8%有了明显提升,于是,设法进一步增强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国内商业银行未来商业模式的努力方向。
?
看上去的确是这样,但真实情况绝非如此。
?
国内商业银行的真实商业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商业银行商业不仅中间业务是无风险的,而且在孳息资产业务当中,除贷款业务之外,也存在两项无风险的业务,其一是债券投资,其二是存放央行。
?
债券投资业务之所以是无风险的,原因在于国内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债券投资,以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央行债券为主。后者当中的政府债券利息显然来自财政,而政策性银行债券利息虽然表面上来自各银行,但由于有政府信用担保,其本质还是来自财政。至于央行债券利息,由于国内央行损益一向由中央政府财政兜底,因此,确切的说法是,其利息收入直接来自央行,间接来自财政。根据《巴塞尔协议》,如此孳息资产的风险权数均为0,无需拨备,不产生资产减值损失。
?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国内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与存放央行这两项业务无需拨备,因此,虽然表面上看二者合计的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占税前利润(拨备后)的比重却高得惊人。
?
据表3提供的数据,2006~2008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