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NRL Introduction-a.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法学绪论 (一) 环境、资源、生态与法的嫁接 杜 群 教授 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 2006年2月-6月 提要 一 环 境/自然资源 (与人类) 二 法 三 环境法(广义) ? ?一、环境、资源、生态 (与 人类) 人与环境处于什么状态的关系? 生态系统 与 人 生态环境 与 人 人类环境 与 生态环境 人 与 人类环境 人 与 社会环境 人与人 什么是环境? 环境的概念—— 一般含义: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经济、政治、人文(社会性)环境,地理、生态环境,城市、农村(物理性)环境。 自然科学含义:物理性环境(人类环境, 生态环境) 人类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人类环境”,专指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生态环境:“生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的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事物,包括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和外层空间等生物的生存环境。 表1-1 人类环境的构成 环境的构成 环境要素和组分 环境空间分布 大气 气圈 水 水圈 土地 岩石圈 矿藏 原生环境 森林 生物圈 草原 陆生野生动植物 微生物 水生生物 名胜古迹、风景区 温泉、疗养区 次生环境 自然保护区 生活居住区 工矿、城镇区 人与环境是如何互动的? 物质能量的输入 物质能量的输出 物质能量的转化 物流过程是资源过程: 人的行为作用于物的过程 人对环境逐渐改造的过程 什么是自然资源? 定义 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下,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自然界中存在或形成的物质或能量的总称。 基本属性 有效用性(决定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向) 稀缺性(决定资源的时空组合,产业配置) 自然资源的分类 地理性分类: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水利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和气候资源(大气圈)五大类 特征性分类:按照自然资源的可更新性、耗竭性、可变性、重新使用性、可权属性特征。 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理解是资源行为的基础! 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耗竭性资源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金属类矿产资源)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水产)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气象、自然风光、环境容量) 恒定性资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特征分类指导资源利用行为! 环境、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共同性: 第一,无论资源、环境,都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第二,资源、环境的外延受限于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具有扩展性。 第三,具体的环境要素和资源因子,就所指载体来说有着重叠性、同一性 。 第四,为法所调整(保护)的资源、环境,都有明确、具体的对象和范畴,其在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在外延上一般要窄于其一般意义上的范畴。 环境、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区别性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