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调节土壤水分: (1)贮备土壤水分: 贮存土壤高峰期的土壤水分,以备耕种之需。 北方主要有两个土壤水分高峰期: ① 雨季:雨季前耕翻土地,增加土壤空隙, 多接纳雨水;雨季后耙、耢保墒; ②初春:土壤解冻时表土返奖,及时耙、耢保墒; (2)蓄水保墒: 通过中耕松土(锄地、划地等),切断表层土壤毛细管,减少下层土壤水分蒸发,保蓄底墒;这就是“锄头下有水”的原因。 (3)引水提墒: 播种后镇压种子层,使种子以下土壤密实,将下层土壤水分引到种子层; (4)排水散墒: 雨后或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可使土壤表层水分迅速蒸发,增加土壤空气; 3.改善养分供应: 通过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空气,促进好气性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矿化,释放出各种速效养分; 促进难溶性养分活化,供作物吸收利用; 这就是“锄头下有肥”的原因。 4.提高土壤通气性,防止产生有害物质; 5.调节土壤温度: (1)土壤热容量(容积热容量): 单位容积土壤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cm3.℃。 (2)土壤导热率:在土层厚度1cm,温度相差1℃的条件下,在1cm2面积上每秒通过的热量。单位:J/cm.s.℃。 1cm2 ? 1cm (3)土壤各组成部分的热量特点: ①固体:热容量一般; ②液体:热容量大; ③气体:热容量小; (4)中耕松土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①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均存在于土壤空隙中, 二者此消彼长; ②土壤水分的热容量比土壤空气高得多, 导热率一般也较大; 因此,在早春或雨后,通过中耕松土,增加表层土壤的空气含量,扩大受光面积,可使表层土壤的温度迅速提高。这就是“锄头下有火”的原因。 (三)土壤耕作的基本内容: 包括两大部分 1.基本耕作 2.表土耕作。 1.基本耕作:翻转或疏松土壤全耕作层的措施。 内容包括5种耕作方法: (1)翻耕(ploughed fallow): (2)旋耕(rotary tillage): (3)深松耕: (4)少耕法(minimum tillage): (5)免耕法(zero tillage): (1)翻耕(ploughed fallow):耕地,犁地。 1)深度: ①浅耕:<15cm; ②深耕:>20cm; ③一般耕:15-20cm; 2)耕期: ①秋耕:秋作物收后到封冻; ②春耕:土壤解冻够一犁深时,立即耕地; 春耕不宜太深,并注意保墒; “秋耕优于春耕,春耕勿过清明”; ③伏耕:夏闲地用之,接纳雨水,夏雨秋用; 3)土壤宜耕期: 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①粘土地宜耕期最短,应优先安排在最合适耕 地时间进行耕翻; “干时一块铜,湿时一包脓”; ②壤土地宜耕期次之,可次于粘土地安排; ③沙土地宜耕期最长,可最后安排耕地时间。 “干时一包砂,湿时豆腐渣”; 4)判断宜耕期的方法: ①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80%; 最大持水量 --毛细管完全充满水时的土壤含水量; ②地表干湿相间,脚踢地面土块散碎; 习称地皮“花花脸”。 ③抓一把5~10cm土层的土,手握成团, 落地散碎; (2)旋耕(rotary tillage):用旋耕机旋地; 特点: ①细碎平整; ②耕地前后旋耕,提高耕地质量; ③可用于抢墒播种; ④耕深一般10-15cm。因比较浅,且没有明显 的翻土作用,故掩埋性较差。 (3)深松耕:用深松铲只松不耕; 特点: ①深度30-40cm,可破除犁底层; ②不乱土层,减少水土流失,宜在多风的干旱 地区采用; ③耕松结合:犁铧后加深松铲,或间隔耕、松。 (4)少耕法(minimum tillage): 尽量减少耕作次数、强度、面积的方法; 特点: ①减轻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不易形成犁底层, 减少水土流失; ②延缓土壤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③有犁底层的地、易板结地(粘土地、有机质含 量低)、杂草严重的地,不宜少耕。 (5)免耕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4张PPT).pptx VIP
- 分析化学英文课件CH01 Introduction 0830.ppt VIP
- 【新】珠海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权威).docx VIP
- 某水厂反恐应急预案范本.pdf VIP
- 2025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招聘合同制人员1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doc VIP
-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旋变零位初始角自学习方法及系统.pdf VIP
- 2025年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库以及答案(160题完整版) .pdf VIP
- GB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doc VIP
-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练习题(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