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汉语副词探源二则
近代汉语副词探源二则
【摘要】在近代汉语中,时间副词“趁常”当是由副词“趁时”类推而来的。语气副词“可知”来源于短语“可知”。“知”因“以身喻心”的隐喻的作用,由感知动词转化为认知动词,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性评述。相应地,“可+知+复杂的命题宾语”结构也由述宾关系被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在频率机制的作用下,表达临时性主观评述义的状语成分“可知”逐渐规约化,并最终凝固成一个语气副词。
【关键词】副词;趁常;可知;近代汉语;来源
【作者简介】张振羽,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湖北恩施445000
【中图分类号】Hl-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 4434(2012)12 - 0085 - 04
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近源,许多现代汉语(含方言)的语法词汇现象都可以追溯到近代汉语。不过由于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词汇研究相当薄弱,学者们对近代汉语中方俗词语的研究也是做得很不够的。在当前的语法化研究中,也存在着重共同语而轻方言、共同语虚词与方言虚词的研究相脱离的倾向。事实上,近代汉语俗文学作品中那些“非雅诂旧义所能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习见”的方言俗语词(其中包括许多虚词),如果能充分利用近代汉语丰富的白话语料,能够把近代汉语虚词研究与现代方言虚词研究结合起来,互相参证,大多能够找到直接来源。本文拟从近代汉语白话文献选取一二语义和用法特别的副词,尝试把纵横两个方面沟通起来,对其来源与演变作一粗略考察,以就教于方家。
一、“趁常”在近代汉语文献中的使用 “趁常”在近代汉语中是个表频率的时间副词,经常的意思。我们对《国学宝典》里所收的古代义献进行了检索,除了在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中出现1例外,在其他文献里均未发现用例。其例为:
(1)贵哥道:“一府之中,老爷是主父,夫人是主母,再无以次做得主的人。老爷又趁常不在府中,夫人就真个有些小做作,谁人敢说个不字?”(《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语言是社会性的,副词“趁常”在近代汉语书面文献罕见,可能是因为我们受到了书面材料的限制,毕竟《国学宝典》所收的文献典籍是有限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作为一个口语副词,“趁常”过于鄙俗,为文人所不屑。
二、“趁常”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使用
据《汉语方言大词典》,副词“趁常”在江淮官话里仍有使用,如在湖北广济方言里,“趁常”就是一个表示时常之义的副词。该方言词典还收有“扯长”、“扯常”二词,都是副词,经常、老是的意思。这两个副词有可能就是“趁常”不同的方言写法。从读音上看,“趁”在中古为去声震韵,彻母;“扯”在中古为上声马韵,昌母。“趁”、“扯”二字,声母相近,但韵母及声调差别较大。不过随着语音的演变,二者的俗读音有可能变得相近起来。“扯长”或“扯常”在西南官话的广西桂林、贵州清镇、沿河,四川奉节等地方言都有使用。例如:
(2)他扯长马起一张脸,说话生硬不耐烦。(四川奉节话)
(3)他扯长乱打人。(贵州沿河话)
在湘方言中,如长沙、攸县、益阳、涟源等地,“扯常”也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时间副词。例如:
(4)我扯常去看电影。(长沙话)
(5)胡子老倌扯常对崽女们说起,意思是教他们学样。(周立波《山乡巨变》)
在赣语区,如湖南耒阳话,也使用“扯常”一词。例如:
(6)他扯常不在家。(耒阳话)
在笔者的母语湖南洞口话(大部分属赣方言)中,“扯常”也是一个十分常用的时间副词,例不赘举。
三、副词“趁常”的来源
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我们在考察副词“趁常”的来源时遇到很大的困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根据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利用相关的词汇语法理论对其来源进行初步的考察。当然,这种状况也会使我们的某些看法难免带有推测的性质,只能待日后继续发掘材料来加以验证。
“趁常”从结构方式上看似乎应该是动宾式合成词,“趁”是动词,追赶的意思。“常”应该是名词,但《汉语大词典》所列“常”的诸名词性义项,似乎都不能与动词“趁”组合。这里“常”是否经常的意思呢?如果是的话,那它应是副词,怎么能受动词的支配呢?这样一来,“趁常”到底是什么结构就让人颇费思虑了。我们猜测副词“趁常”有可能是由副词“趁时”类推而来的。
副词“趁时”出现在宋代。它有两个义项,一个是“及时”的意思。“趁”就是“及”,“及”的本义也是赶的意思,二者是同义词。二是“随时、时时”的意思。例如:
(7)夏半阳鸟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电影雷声催急雨,十分凉。芡剥明珠随意嚼,瓜分琼玉趁时尝。(宋·楼锷《浣溪沙·双桧堂》词)
(8)儿女妻孥共团聚,管弦歌舞趁时从。没休歇,昨夜今宵来晚,重重颙颙。(宋·王喆《雪梅春》词)
“时”和“常”在表示经常这一副词义时是同义词,二者可以构成同义复合词“时常”或“常时”。以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为例,“时常”出现了64例,“常时”出现了4例。例如:
(9)单氏自得了二子之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统计全套课件.pptx VIP
- 台球厅消防安全应急预案.docx VIP
- 海外代理协议合同协议.docx VIP
-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doc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简述10KV 高压配电柜安装.doc VIP
- GB50148-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2025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招聘8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RB∕T 174-2021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专业要求.pdf
- CP-717安装指南.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