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号检测法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2
标题:信号检测法检测重量辨别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作者:1111111
学号:0000000
专业:应用心理学
时间:000000
信号检测法检测重量辨别的
心理学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通过应用信号检测法,测量被试重量辨别的感受性,同时探索SN的先验概率对被试判断标准的影响。结果显示,SN的先验概率越大,被试的判断标准也越随之变松。
引言
传统心理物理学对阈限的理解是有限的,不能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使研究者渐渐陷入到了由阈限概念本身所引发的僵局之中。而在1954年,坦纳和斯韦茨首次应用的信号检测论,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测定感受性的同时,把被试的主观因素分开,推动了测量方法的发展。信号检测论采用辨别力指标d’来作为反映客观感受性的指标,采用似然比β来对反应偏向进行衡量。在本次实验中,还探索了SN的先验概率对被试判断标准的影响。结果表明,SN的先验概率越大,被试的判断标准也随之变松,也就越倾向于判断“有”。
方法
3-1 被试:2名广州中医药大学08级应用心理学的学生
3-2 仪器和材料: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100克,104克,108克,112克的重量各一个。
3-3 实验程序:
1.准备工作:
(1)把104克、108克和112克的重量比较10次,选出一个在十次比较中7次或8次觉得比100克重的重量作为信号刺激。100克的重量作为噪音。
(2)主试按下三种不同的SN和N出现的先验概率安排实验顺序。
(1) (2) (3)
P(SN) 20 50 80
P(N) 80 50 20
每种先定概率做100次其中先后各50次。
50次中信号和噪音出现的顺序按随机原则安排,并列表如下:
50 20 80 80 50 20 SN N SN N SN N SN N SN N SN N 1 2 3 …… 50
2.正式实验
(1)在每50次实验开始前,先让被试熟悉一下信号和噪音的区别,并告诉被试在这50次实验中信号出现的概率。
(2)主试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哪一次呈现信号,哪一次呈现噪音务必搞清楚。两次呈现刺激的时间间隔至少3秒。
(3)被试右手伸入心理实验台被试侧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用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使它离开测试面约2厘米,2秒后就放下。要求被试每次提举重量时,提的高低、快慢要前后一致,提举后,若判断为信号就回答“信号”,主试在记录表上相应地记下“+”。若判断为噪音就回答“噪音”,主试就记下“—”。每做完50次休息5分钟。
(4)接上述方法继续,直到测完300次为止。
(5)换被试重做上述实验。
结果
实验记录表(1)和实验记录表(2)见第9-10页附录
被试一的结果统计如下:
当P=20%时
击中30% 虚报 20% 漏报70% 正拒 80%
当P=50%时
击中 65% 虚报 40% 漏报 40% 正拒 60%
当P=80%时
击中 80% 虚报 60% 漏报 20% 正拒 40%
被试二的结果统计如下:
当P=20%时
击中60% 虚报 40% 漏报 40% 正拒 60%
当P=50%时
击中 76% 虚报 60% 漏报 24% 正拒 40%
当P=80%时
击中 85% 虚报 70% 漏报 15% 正拒 30%
由上述数据画出ROC曲线如下:
把同个对P(Y/SN)和P(Y/N)相应的Z值和O值查出来,并计算d’和β,列表如下:
表4-4-1 被试一的结果统计
P(CN) 20 50 80 P Z O P Z O P Z O Y/SN 0.3 -0.5240 0.3478 0.65 0.3854 0.3704 0.81 0.5533 0.34231 Y/N 0.2 -0.8467 0.2781 0.4 -0.250 0.39874 0.6 0.250 0.39874 d’
0.3227
0.6354
0.3033 β 1.2510 0.9289 0.8859
表4-4-2 被试二的结果统计
P(CN) 20 5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