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学的价值观和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儒学的价值观和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一、中国儒学的中心观念 仁爱、诚敬、忠恕、孝悌、信义,这样一些思想范畴或德目是不是中韩日三国儒学史上比较有共同性的内容呢?我们首先从中国儒学谈起。从《四书》和《荀子》来看,从汉儒到宋明儒,其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等等。 据《论语》所记载,孔子与门生讨论的中心话题,主要涉及仁爱、礼乐、信义、孝悌、忠恕、恭敬等等。按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论语》中“仁”字凡109见,其中105次涉及道德标准;“义”字凡24见;“礼”字凡74见;“知”字中含“智”义者凡25见;“信”字凡38见;“孝”字凡19见;“弟”字中含“悌”义者凡4见;“忠”字凡18见;“恕”字凡2见;“恭”字凡13见;“敬”字凡21见;“圣”字凡8见,其中4次为“圣人”。概而言之,孔子的价值观围绕“仁”而展开。儒家的主张十分平易合理,例如从亲情之爱推己及人。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行仁从其根本开始,根本则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仁爱之心,从爱亲人开始,继而推广开来。按孔子的看法,仁爱是礼乐文明的内核、主旨。离开了“仁”,礼乐则可能变为形式。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按曾子的理解,是“忠”与“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忠”“恕”亦即“仁”的一体之两面。“忠”是尽己之心,“恕”是推己之心。“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孔子指出,实践仁德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最切近的事情一步步做起。围绕“仁”的范畴、德目,还有:恭、宽、信、敏、惠等。 新近讨论的热门——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中的资料----表明,孔子、七十子及其后学继承前哲,创造发挥的圣、智、仁、义、礼、忠、信、敬、慈、孝、悌、反己、修身、慎独等观念,至迟在战国中期已流布并影响到荆楚之地。如六德以“圣、智、仁、义、忠、信”为根本,五行强调“仁、义、礼、智、圣”,尊德义肯定“尊仁、亲忠、敬壮、归礼”,忠信之道说明忠是“仁之实”,信是“义之期”,唐虞之道重视“爱亲尊贤”,仁义并举。与后世儒学略有不同的是,五行的作者提倡“听德”、“视德”,前者为“聪”,后者为“明”,强调“圣”、“智”二行。所谓“圣”,是闻而且知君子之道。所谓“智”,是见(视)而且知贤人之德。闻知、见知都是体验之知。不过,这些篇目都强调,“仁爱”是亲爱亲人的推广。五行:“不悦不戚,不戚不亲,不亲不爱,不爱不仁。”“颜色容貌温,变也。以其中心与人交,悦也。中心悦[焉,迁]于兄弟,戚也。戚而信之,亲[也]。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攸爱人,仁也。”[1]“攸”在这里是“进”或“继”的意思。 原始儒家以爱亲为仁,尊贤为义,或者说,仁是“爱亲”的推广,义是“尊贤”的推广,认为二者可以互补。语丛中的一些言论重申孔子的教诲,把“仁”规定为“爱人”、“爱善”,又把义规定为“善之方”,“德之进”,事之“宜”。又以丧为仁之端。“丧,仁也。义,宜也。爱,仁也。义处之也,礼行之也。”“爱亲则其方爱人。”[2]唐虞之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3]语丛一:“[厚于仁,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薄于仁,尊而不亲。”[4]以上关于“仁、义”关系的界定,既爱亲又尊贤,既源于血缘亲情,又突破了血缘亲情,修订了亲亲、尊尊的原则,实为非常值得肯定的儒家伦理价值观念。 六德对夫妇、父子、君臣三伦六位的规定,强调各行其职,对内讲仁德,对外讲义德。“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臣忠。圣生仁,智率信,义使忠。”“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内立父、子、夫也,外立君、臣、妇也。”[5]在这里“立”字即“位”字。语丛一视君臣关系为朋友关系。语丛三认为,臣之于君,“不悦,可去也;不义而加诸己,弗受也。”[6]以上可以视为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夫敬妇顺的原型。在君臣关系上,既有很强的血缘情感,又体现了士人的自由精神,不悦可去,不义弗受。 郭店儒家简在总体倾向上以仁爱为中心,并举仁义,视仁、义为忠、信的实质与目标,视忠君、爱民为孝、悌之拓展,视敬为礼之内核。孝悌、忠信、礼敬都与仁义有关。只是未能如《中庸》、《孟子》那样强调“诚”。但郭店简强调了“信”,“诚”是“信”的发展结晶。 孟子强调仁义内在,肯定仁义礼智这些道德价值源自本心,而“天”则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他把心、性、天三者统一了起来。受子思思想的影响,孟子更强调“诚”这个范畴。“诚”是真实无妄,是天道运行的规律,又是一种道德体验的状态,是对本心良知的最终根源——“天”的一种虔诚、敬畏之情。孟子主张启导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