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韵学校勘供参习
马端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诸子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致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文献: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什么是“文献学”呢?
中文三大基础工具课
传统中文学问中最显赫者
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性的学科
对我们而言,它还是:
一门教人如何读书的课(版本学)
一门教人如何查找资料的课(目录学)
一种方法论
一种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文献学的发展过程:
(一)元典时期:先秦
产生文献
孔子:述而不作
诸子:述而作
文献学的初步形成:孔子
(二)秦汉、六朝:文献学的积极探索
文献整理:司马迁
地下文献的第一次大规模整理
传注之学:
汉魏古注十三经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
《尚书》:[汉]孔安国傅
《毛诗》:[汉]毛亨傅、郑玄笺
《周礼》:[汉]郑玄注
《仪礼》:[汉]郑玄注
《礼记》:[汉]郑玄注
《春秋经傅集解》:[晋]杜预撰
《春秋公羊傅》:[汉]何休撰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集解
《孝经》:[汉]郑玄注
《论语》:[魏]何宴集解
《孟子》:[汉]赵岐注
《尔雅》:[晋]郭璞注
(三)唐宋:文献学的全面探索
1注疏之学大兴:疏不破注与疑古立说
2文献学理论探讨:刘知几《史通》等
3综合文献的编订:
唐:《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馆词林》、《白氏六帖》
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4金石学始兴
5目录学兴起
(四)明清:总结
1大规模的文献整理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
2汉学大兴
3文献传播获得极大进步
五)近代:多难兴邦
张元济与近代文献整理
伟大的新起点:甲骨文与敦煌文献的发现
第三章
目:条目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录是对书的内容、著作事迹、写作、出版等情况的说明,也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称序录或书录。
目录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目(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介绍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姚名达界定目录学为:“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中国目录学史》)
二、古典目录形态
1.一书目录
我国最早的目录是《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也是《史记》的目录。
唐以前,目录一般是放在书尾的,以对各篇加以说明。唐初,为了检阅的方便,便将目放在书前,而录则省略,变成有目无录,且不反映页码,只反映卷数。
2.群书目录
群书目录基本要素为:书名、叙录、类序。
但有些仅有书名,如《文渊阁书目》
有些有类序和书名,如《隋书经籍志》
有的则全部包括,如《四库全书总目》
群书目录出现是文献大量出现的结果,所以它不仅是一种文献形式,也是一种文献管理方法,而且经常伴随其他文献工作,如校勘。
《隋书·经籍志》:“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叙而奏之。
第二节 群书目录分类
1.六分法
汉成帝时,刘向等人校书的分工是按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来进行。刘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著作《七略》。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
诗赋略:屈原赋二十家、陆贾赋二十一家、 孙卿赋二十五家、杂赋、歌诗
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鬼、杂占、 形法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认为读书当以六种书为纲:
《史记》明史源,《淮南子》知议论之要,《论衡》开广才智,《说文解字》识古字,《汉书艺文志》溯学术之流派,明目录之体。
《尹佚》二篇。周臣,在成、康时也。??? 《田俅子》三篇。先韩子。??? 《我子》一篇。??? 《随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墨子》七十一篇。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 右墨六家,八十六篇。???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