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本语文必修二第2专题图片两组课件
二0 0五普利策奖
美军押送俘虏
图 片 两 组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学会抓住重点准确解读图片内容,掌握鉴赏图片的基本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2.能通过图片解读,了解人类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形象的认识,进而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
初步读图,整体感知
综合第一组图片,说说这四幅图片所表现的共同主题。
表现战争的丑恶,控诉战争罪恶。
研读第二组图片, 指出图片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特点,说说第二组图片所表现的主题。
这一组图片表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图一
图二
活动体验1:
1、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张照片。
2、找出该照片最让你心动的地方。
3、就该照片谈谈你有哪些感受。
鉴赏照片
鉴赏要点:
学法总结:
读图要领
1、了解照片背景(社会、时代、历史)
2、把握照片细节(对比、冲突)
3、展开联想和想象
4、揣摩作者意图(结合背景)
背景:
主体:
细节:
想象与联想:
思想主题:
破损的衣服
满脸的血污
无助哭泣的孩子
战争 死亡
坍塌的建筑
孩子的父母呢?
孩子的将来呢?
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示例:
1937年8月28日下午4时,三架日本轰炸机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轰炸后记者王小亭抓拍到了这张照片。远处是轰炸后的废墟,一个衣衫破烂的幼儿坐在地上号啕大哭。他的亲人在哪里?已经被炸死,还是受伤?无人知晓。这张照片发表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也让他们知道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照片一
这张照片摄于1945年。纳粹溃逃后,宁静的午后,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路上,表情漠然,脚步缓慢,对于眼前的惨象,似乎无动于衷。遍布的尸体与少年的表情形成强烈对比。作者通过这张照片来反映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戕害,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
活动体验2:拟标题
为你感受最深的照片加一个贴切的标题。
要求:
1、紧扣照片内容。
2、反映作者意图。
3、词语有表现力。
希望在废墟中哭泣
悲欢拥抱
爸爸,别去
活着的感觉
幸福
狂欢
活动体验3:拟解说词
指导:
1、介绍照片的来历(作者、时间、地点)
2、介绍照片的内容(人物、景物、细节)
3、介绍照片所表达的内涵。
4、介绍照片在发表后产生的影响。
5、表达自己的读图感受,引起共鸣。
背景:
主体:
细节:
想象与联想:
思想主题:
破损的衣服
满脸的血污
无助哭泣的孩子
战争 死亡
坍塌的建筑
孩子的父母呢?
孩子的将来呢?
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妈妈……你在哪……
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地裂的断壁残垣,惨不忍睹的尸体,汩汩流淌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战争的烙印
战后亲人的拥抱如此令人心酸。战场上归来的战士,再也不见了出征时威武矫健的步伐。战争给他留下的是一支拐杖。这就是战争的烙印。为什么要发动这可恶的战争呢?让战争永远结束吧!
“爸爸,别去!”
战争的开始,意味着一个幸福家庭的破灭;孩子的哭泣,牵动了父亲的神经:是家重要,孩子重要,还是战争重要,国家重要?孩子,我多想丢掉手中的枪,永远陪伴在你的身旁。孩子,我这一去,也许不再回来,我这一去,也许就是生离死别。可是,我是军人,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孩子,请原谅我的残忍,请允许我和你作最后的吻别。
宁静的小路
路是那么漫长,仿佛再走下去也是徒劳。周围是如此安静,静得连鸟也不鸣叫;天空是如此安静,安静得连风也不吹动;旁边躺着的人也是如此安静,安静得如死一般的寂寥——哦,原来他们就是死人,是被凶残的法西斯屠杀的死人。不,他们并没有死去,他们依然在向我控诉哭泣,哭战争的痛,诉被迫害的苦。
当战争无法抹杀人类心中的温情时,人类赢了
当战争罪恶到让孩子都背叛纯真时,人类输了
摧毁了文明成果
摧残了人的肉体
毁灭了人性
摧残了人的心灵
幸福
还有什么比此刻的笑容更灿烂?还有什么比此刻雷动的掌声更动听?男、女、老、少,他们的脸上再没有了往日的哀伤和痛苦,他们在干什么?欢迎凯旋的队伍吗?那高高举起的因为用劲而拍红了的手掌多像一片沸腾的海洋啊,它们在欢快地为和平而起舞。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在我们周遭,正有无数这样的图像在形成、在发生,你我是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