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假如由于某种大灾难,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丢失了,只有一句话传给下一代,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汇来表达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这句话是原子的假设。 ——《费曼物理学讲义(1-2.物质是原子构成的)》 原子de一生 B.C.500——??? 原子一生中重要的men 留基伯 德谟克利特 阿那克萨戈拉 道尔顿 原子一生中重要的men 玻尔 欧内斯特·卢瑟福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 留基伯和他的主要继承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 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自己的种子说,认为“种子”有各种不同的性质,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种子具有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它们的结合构成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提出了“奴斯”说。 在接下来为期2000余年的震荡和迷失中,“奴斯说”被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一直到G.W.F.黑格尔说成是精神的实体,使“奴斯”变成了唯心主义的术语,直到公元1766英国坎伯兰的伊格尔斯菲尔德村上一个生命的诞生,近代物理学从此拉开了序幕...... 注:原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难以精确计算,故我们粗略的把具体的有理论体制形成的历史时间当作原子物理的开端。 回归正题 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枣核模型) 行星模型 玻尔的原子模型 波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波尔模型的条件 玻尔理论推导过程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近代原子物理的应用 原子弹 核能发电 超级计算机 超导体应用 最前沿原子物理发展趋势和应用 超导体未来展望 寻找最小的粒子 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1.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将古希腊思辨的原子论改造成定量的化学理论,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的理论模型。 附:原子论概述: (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基本特征之一。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 2.葡萄干布丁模型(枣核模型) 葡萄干布丁模型(枣核模型)由汤姆生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注:亚原子,泛指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在当代天文学中,亚原子常指作为暗物质的组成结构的弱作用重粒子。 3.行星模型 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 注:经典电磁学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通常被认为包含在广义的电磁学中。它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为基础,主要研究电荷和电流的电磁场及它们彼此的电磁相互作用。 4.玻尔的原子模型 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的关于氢原子结构的模型。玻尔模型引入量子化的概念,使用经典力学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元素周期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玻尔模型是20世纪初期物理学取得的重要成就,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玻尔模型的简单示意图 玻尔模型的主要内容 氢原子中的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运动的轨道是经典轨道。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提供的,即: 而电子的能量是动能加势能: 所以电子的轨道周期是: 因此电子的公转频率是: 而根据电磁学,电磁辐射频率是等于电子的公转频率。 但光谱中的辐射频率并不等于电子的公转频率,所以玻尔模型主要基于以下条件: 定态条件 原子只能够稳定地存在于一系列的离散的能量状态之中,称为定态,原子要有任何能量的改变,都必须要在两个定态之间以跃迁的方式进行;所以电子只能处在一系列分立的定态上,并且不产生电磁辐射。 频率条件 当两个定态间的跃迁时,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出或吸收能量,其频率的值为是唯一的并且有: 结合里德伯公式可以得到 代入电子能量的表达式可以得到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 注:里德伯公式是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提出的表示氢原子谱线的经验公式。 其中R=4/B,称为里德伯常量,是其式表示的是谱线的波长的倒数。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能量: 注:其中α是精细常态常数,其大小约为1/137。 5.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物理学家德布罗意、薛定谔和海森堡等人,经过13年的艰苦论证,在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在玻尔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复杂的光谱现象,其核心是波动力学。在玻尔原子模型里,轨道只有一个量子数(主量子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则引入了更多的量子数。 德布罗意 薛定谔 海森堡 在以上各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原子物理的范围逐渐脱离理论范畴,向着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