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巫山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巫山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巫山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2008年4月下旬以来,巫山县林业局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全县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县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影响林业发展的症结问题。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社会经济及林业概况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部边缘,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全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15个行政村27个居民委员会,3个国有林场,现有户籍人口61.58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6592万人。林业用地面积21.3228公顷,占国土面积72.1%。其中:森林面积90835.1公顷,疏林地574.5公顷,灌木林地84617.6公顷,荒山14535.2公顷,退耕还林地20646.7公顷。森林蓄积4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2.6%,属典型的林业大县。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5103万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996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121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1.1983亿元,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39%、8.4%。 二、巫山林权制度改革进程 建国以来,巫山县林权制度改革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林业生产力受到制约,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效益发挥。二是1981年落实林业“三定”和“两制”后,全县林权逐步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1985年全县3个国有林场经营权得到进一步下放,1996年开始在抱龙(原河梁区)试点“四荒”拍卖。三是1998年后,国家对《森林法》中林地承包期、使用权和经营权转让等内容予以修订,重庆市人大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林权制度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县林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5年,巫山县在福田镇、邓家乡开展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试点。2006年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即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县普遍推开,围绕“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基本思路,集中人力、物力,历时近两年,累计确权面积148.6275万亩,核发、换发林权证9.7575万本,面积135.77万亩。有效流转林地92宗,面积3.221万亩(其中:集体林3.121万亩,自留山0.05万亩,退耕地0.05万亩),流转资金163.385万元。成功引进青山头林地流转、梨子坪森林公园开发、机制木炭加工等重点项目,签约资金9994万元。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160.459万亩,商品林47.6218万亩,一般公益林110.31万亩。 三、制约林权改革的主要问题 1、对林权制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在林权体制改革中,部分乡(镇)、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对林权制度改革认识不到位。少数乡(镇)干部认为:过去几次林权制度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难以解决,一旦深入开展,会将沉睡多年的林权纠纷唤醒,处理不好,必将影响社会稳定;巫山林业在地方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小,林权制度改革对县域经济影响不大。同时,部分村、社干部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村、社集体经济,会影响村、社的公益性事业建设。 2、林权不清、产权不明仍然存在。一是林权改革还局限于对林地权属的界定、登记、核发上,而全县外出务工林农较多,生存条件恶劣的高山地区部分农民整家外迁,无法参与林改。目前,全县除国有林和退耕还林地外,仍有部分自留山、集体林没有登记核发林权证。二是在1981-1984年落实林业“两制”时,虽发放过自留山使用证,但农户、政府对使用证和存根保管不好,现持有此证的极少,部分有林权证的四至界限表述不清、不准确,致使集体林、自留山林权不清,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农民对林权改革的积极性。 3、森林分类经营效果不尽明显。商品林、公益林的区划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特别是在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时考虑的主要划分条件是区域性和生态效益,并没有考虑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性。商品林采伐及销售受到严格限制,林木的采伐、运输、出售审批程序繁杂,虽有利于监管,但严重影响了经营时效,林农、林商对此反应强烈。同商品林相比,公益林的发展更缺乏保障,由于国家重点公益林不允许流转,不准砍伐,且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未明确,补偿没落实,农民得不到利益,造林、护林积极性不高,公益林的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林业生产的周期性长,除少数有远见的林商外,大多林农追求的是短期的、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广大林农不愿上山造林的原因之一。 4、森林资源流转问题突出。一是流转的目的单一,出让方与受让双方追求的都是直接经济效益,商品林流转就意味着卖树砍树,很少考虑生态、社会效益。二是缺乏信息交易平台,导致出让方找不到受让方,受让方找不到出让方。三是林农利益得不到公正体现,森林资源流转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导致资源流转的价格难以准确核定,流转时大多是林农利益受损。四是森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