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如何做记者.doc
我们如何做记者
过去的一年里,媒体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从最早弄得沸沸扬扬的姚贝娜事件,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上来就破口大骂,以再次证明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新旧交替之夜发生在外滩的踩踏事件,以及哈尔滨那场葬送了五条鲜活生命的大火,本地媒体都发布了令人恶心的报道。再早,21世纪报系因涉嫌敲诈和有偿新闻,主编和记者数人被拘押。更早,央视著名财经主持人芮成钢被纪委请去“喝茶”,揭开了这个中国第一传媒腐败窝案的盖子。由此,“无耻媒体”和“无良记者”这些词语频频进入人们视线。 采访酒吧不是件好差事
有人分析说,世界进入了传媒时代,借助于媒体以操纵文化,也因之而成为一大时髦。为此,我们不得不被迫生活在一个“炒作”“策划”“主持”“包装”的文化氛围之中。美丽动人、八面玲珑的主持人,纵横天下、颐指气使的制作人,文韬武略、高深莫测的策划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撰稿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娱乐记者……仿佛一夜之间纷纷从潘多拉魔盒中争相而出,粉墨登场。
这其中,记者仍然是媒体的主力军,他们头上没有主持人的光环,却时不时要背上狗仔队的恶名;道德下滑并不始于记者,漫天的流言也难止于记者。记者这个职业以前多被神圣化,如今常被人污名化,唯独没有恰如其分地被人化。说白了,记者乃是文字工匠,四下里奔走以采集事实,凭良心写下他认为当写的东西,换几个稿费以糊口。一个好记者的培养殊为不易,但并非不可能,只要设定一条底线,把握住几个关键,多跑、多问、多读、多写,假以时日,一个好记者没准就诞生了。
老师
初入记者这一行,老师非常重要。这个老师可能是你的上司,或者是报社、杂志社和网媒的资深记者。一个好的老师,他的言传身教,要远胜于之前你所读过的媒体从业人员守则、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专业学习对你的影响。
我接触新闻专业始于那年报考社科院新闻所,后来供职于一家影视戏剧周报;数年后,又转到了一家月刊。所幸的是,我在这两家媒体都遇上了好的或比较好的上司。
周报的主编很有才华,除了新闻业务娴熟之外,影视、戏剧圈子里人脉很广,他自己已有多部剧作投入制作。因此,一篇稿子交上去,他一眼就能看出毛病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著名的导演不用加“著名”这个前缀,不“著名”的演员你加了也是白加,还闹笑话;写一个明星不要写她三岁学钢琴、四岁练美声、五岁登台表演、六岁拿遍了各种奖。这样的东西,有意思吗?
记忆较深的,是他在一次评报会上的讲话。周报有一版专门登些不怎么有名气的新人专访,篇幅都不大,配张照片就发了。有的记者因此比较马虎,采访不细,写得比较程式化,可读性差。那天,主编指着一篇这样的文章说:“这些人里边,或许出个把明星,但大多数人这辈子可能就上这样一篇文章。你认真地采访,挖出他身上闪光的东西;然后你再用心写,写出彩来,没准他就会感激你一辈子。这个朋友你就算交上了!这样的好事,你为什么不去做呢?”
几年后,我转到了一家月刊做记者。这次我还是很幸运,遇到了一位主管编辑的副主编,他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以后我们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到杂志社不久,有一期的特别企划准备做酒吧文化,副主编背起摄影包,带我直奔酒吧扎堆儿的三里屯。
酒吧一般都在晚上9点后营业,我们到那里才6点,于是他拿着相机拍华灯初上的酒吧街,我去找酒吧里的酒保聊天,就这样挨过了几个小时。后来酒吧里开始上客,我们就更忙活了,为了不让我跟客人聊天时显得不自然,领导说:“老费啊,今天特批你可以喝两杯酒,但只许喝两杯,多了你就犯迷糊了。”我记得,第一杯是在一家日式酒吧里喝的,要了一杯日本清酒。第二杯换了个酒吧喝的,要了个莫黑多,其实就是威士忌加薄荷叶。
一直快到半夜12点了,我感觉内容足够写上几千字了,于是问领导是不是可以撤了。他说,差是差不多了,不过总觉得缺点重头的东西,要不再走两家,再看看。这时,见前面不远处有家叫“藏吧”的酒吧,我们就进去了。
在内地,带些藏族元素的东西就价格不菲,我俩没敢多点,就要了壶最便宜的青稞酒,边小口喝着,边踅摸着文章所要的内容。不一会儿,“锅庄舞”跳起来了,哈达也敬献起来了。我们知道这些只是表面的热闹,不是我们最想要的;我们不动声色,继续小口喝着青稞酒。一轮酒敬过后,场面归于平静,领导突然捅了我一下,他要我慢慢转过头去。我照他说的做了,发现后面一张有些熟悉的脸,以及那颗同样著名的略微谢顶的头。
那时候房地产开始预热,地产大鳄们也频频在电视上露脸,潘石屹因建外SOHO楼盘而日渐走红。我们知道,守候了半夜,“大鱼”终于出场了。领导站起身,借拍酒吧风情,不时往潘石屹所在的位置拍着。我竖起耳朵,仔细辨别着那口熟悉的“甘普”(甘肃人的普通话,我大学是在兰州上的,对这种口音很熟)。后来,我索性坐到潘石屹身边,跟他周围几个女白领似的一脸仰慕表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