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诗词曲五首.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诗词曲五首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经历时五载,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写下这首词! 丙? 辰?? 婵? 娟?? 宫?阙 绮? 户 琼 楼玉宇????不?胜? 寒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愿?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问,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 上阕:是写景想象,写见月思君,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 下阕:着重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在词的最后一句,作者以超迈豁达的心情表达了对弟弟的祝愿:但愿我们都能健康常在,即使远隔千里,却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及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之情。特别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句,成为流传千世,脍炙人口的佳句。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难眠怀弟 情景交融 ---------追求美好生活 ---------探求人生哲理 咏月 明月 喻清高 圆月 衬别离 曲是元代新兴题材。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有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一小曲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才 是标题。 散 曲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浩养张 (1270--1329)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整体朗读 点击画面播放 峰峦如聚 波 涛 如 怒 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②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 ③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铺垫下文。 字词赏析 全曲分三层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 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 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 汹涌澎湃。 “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 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 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 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诗词曲五首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