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3终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目的: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政策:依靠贫下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步骤: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阶段: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建设与改造并举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 “四过”问题 “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 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 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邓小平: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江泽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 资料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 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 1957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1/3强,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提高38.5%,农民提高2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确立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讨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毛泽东曾经用英、法、德、美、日等国家的历史发展说明:“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 邓小平指出 :“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在家乡韶山与农民座谈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初级社 高级社 互助组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入社农户96.3% 农业社社员庆祝场面 供销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生产小组 改造道路:合作化 改造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形式及步骤: 互助组 初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