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第2讲定量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课件资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离子检测、气化后的成分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离子检测、气体成分检测的先后顺序,防止各成分检验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题组二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Cu(OH)2受热分解的产物及产物的性质,设计如下实验: (1)取0.98 g Cu(OH)2固体进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Ⅰ所示,产物A、B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将少量产物B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为证明产物A在加热时能与NH3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Ⅱ(夹持装置未画出)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简述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两个明显的现象:ⅰ.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ⅱ.装置乙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能证明产物A与NH3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ⅰ可以 b.只有ⅱ可以 c.ⅰ或ⅱ都可以 解析:(1)由题意知A是CuO,n(CuO)=0.80 g/80 g·mol-1=0.01 mol,由A到B失去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80 g-0.72 g)/16 g·mol-1=0.005 mol,0.72 gB中含有0.01 mol Cu和0.005 mol O,Cu和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所以B的化学式为Cu2O。 (2)根据现象可知该反应生成了Cu2+和Cu,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2++Cu+H2O。 (3)由图Ⅰ知CuO受热分解可生成红色的Cu2O,所以 现象ⅰ不能说明CuO在加热时能与NH3反应;现象ⅱ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说明加热时CuO能与NH3反应,故b正确。 答案:(1)CuO Cu2O (2)Cu2O+2H+===Cu2++Cu+H2O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底部,若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冒出,撤掉热毛巾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且持续不落,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b 4.(2015·绵阳质检)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化学式。 (1)按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导管末端必须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①计算得到化学式CaxN2,其中x=________。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请比较x与3的大小,并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解析:(3)反应结束后,必须先将导管末端从试管A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倒吸。 (4)①根据题意有(15.08-14.80)∶(15.15-15.08)=(40x)∶(40x+14×2),计算得x=2.8。 答案:(1)关闭活塞K,将导管末端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质试管,若导管末端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在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后不回落,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导管末端进入实验装置,将金属钙氧化成氧化钙,导致产物不纯 (3)先将导管末端从试管A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①2.8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所得产物中会混有氧化钙,因为钙的总量不变,结果使m2偏大,故x一定会减小,x会小于2.8,更小于3 【归纳提升】 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1)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特点。 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确度为0.1 g,若精确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无效。 (2)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 (3)看反应是否完全。 是否是不足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应用。 (4)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 特别是气体体积,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 (5)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 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要舍去。 考点二 探究型实验 1.气体制备型实验探究 (1)装置连接顺序。 (2)操作顺序。 (3)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①装配仪器时: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②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 ③实验开始时:先查仪器的气密性,再加药品。 ④有些实验为防倒吸,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气。 2.固体制备型实验探究 首先要除杂,通常配成溶液,然后再将其从溶液中提取出来,涉及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 3.物质性质型实验探究 (1)对已知物质的未知性质进行探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手术室规章制度33项汇编.pdf VIP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的创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第2020040期)-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劳动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docx VIP
- 2024年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自主招生数学试题(d含答案).pdf VIP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2《怎样放得更大》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冶金消防安全知识课件.pptx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24).pptx VIP
-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ppt课件.pptx VIP
- 迅达5400综合系统介绍(2).pdf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知识点+练习题-1.2《怎样放得更大》.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