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专用课件

痛 经 一、定义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 痛经的分型(西医) 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又称为“功能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引起继发性痛经的常见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盆腔炎或子宫颈狭窄阻塞等。 二、病因病机 病机:值经期前后子宫、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或精血素亏,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此病有虚证,也有实证,所以随月经周期发作,是与经期冲任气血变化有关。 三、诊断 1.病史:致病原因的询问。 2.症状:临床特征是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3.检查:区别功能性痛经与器质性痛经。(1)妇科检查(2)其它检查:B超、腹腔镜等。 四、鉴别诊断 与异位妊娠的鉴别 与胎动不安的鉴别 巧克力囊肿破裂鉴别 五、急诊处理 中药止痛剂 西药止痛剂 针灸治疗 穴位按摩 六、辨证论治 痛经辨证首先当辨识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 治疗: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 七、分型论治 肾气亏损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按,伴腰骶酸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肾虚的表现。补肾填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气血虚弱型:痛在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气血虚的表现。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 七、分型论治 气滞血瘀型:痛在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经色黯夹血块;伴肝郁气滞,血瘀的表现。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型:痛在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伴寒证的表现。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 七、分型论治 湿热蕴结型:痛在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时带下量多,黄稠臭秽;伴湿热的表现。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米仁、败酱草 。 同时加用一些止痛药 1.寒:艾叶,小茴香,炮姜,肉桂,乌药,吴茱萸以温经止痛。 2.气郁:香附,川楝子,延胡索,木香,枳壳,行气止痛。 3.瘀: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活血止痛。 4.热:川楝子,丹皮,赤芍清热止痛。 八、其它疗法 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等。 膜样痛经 其痛甚剧,十之八九为青年女性,皆起于月经初潮或婚后不久,或恣饮生冷,劳累受寒。其临床特征为经行时腹痛,于行经的第二、三天有大小不等或整块的膜片随同经血一起排出,腹痛即缓,至下次经行复发。病机分析多属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瘀阻气滞,不通则痛,属于实证痛经。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理气行滞 化膜汤:生蒲黄30 炒五灵脂15 三棱15 莪术15 乳香3 没药3 生山楂15 小青皮6 血竭粉2(吞)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宫腔内以外部位引起的疾患。 异位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与正常位置子宫内膜对于性激素的反应相同,而且可有增生、浸润、扩散甚至经血管播散和远处转移的恶性行为。 内膜异位症的常见部位 异位的内膜可以出现在身体很多部位,约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侵犯卵巢,还有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凹、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阴道直肠隔等;其它如宫颈、阴道、外阴也有波及;此外,脐、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甚至手、臂、大腿处也有发病。 发病机制 1、种植学说:又称经血倒流学说,认为妇女行经时,经血从宫腔中倒流至输卵管,通过伞端进入盆腔,使混杂在经血中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腔、腹腔器官和腹膜表面,继续生长,在卵巢激素的直接作用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2、移植学说(医源性):各种子宫手术有可能将子宫内膜移植到腹壁切口、阴道残端,而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 3、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良性转移学说):子宫内膜细胞可以像恶性肿瘤一样,通过淋巴和血运的途径向远处转移。 4、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子宫内膜是从体腔上皮衍化而来的,因此,像腹膜、脏器的浆膜等体腔上皮,有可能变化为内膜组织,而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5、免疫学说: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另有人认为在妇女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月经期经输卵管逆流入腹腔的内膜细胞被腹腔内巨噬细胞为主的局部免疫系统所杀灭。若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不足,或因逆流至腹腔的内膜细胞数量过多,免疫细胞不足以将其杀灭时,即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6、卵泡黄素化不破裂学说:29%~79%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现象,致使腹腔液中雌激素尤其是孕酮含量明显降低,难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种植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