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版年人教版本语文八下醉翁亭记课件之四
醉 翁 亭 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欢迎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醉 翁 亭 记
欧 阳 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读熟课文,读出韵味,读懂文章精练优美、
流畅传情的语言。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醉翁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
理思路 明内容
自由朗读,初步揣摩其语气。
自主学习五分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概括出
文章每一段的大意。
然后可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理思路 明内容
1、引入:
亭周围的环境:环滁皆山—琅琊—酿泉—有亭翼然
亭的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2、写景:——风景画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
3、写游写宴:——风俗画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写归:
太守归、众宾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品意境 悟情感
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全文主线,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品意境 悟情感
“乐”字一线串珠
明确: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那么“乐”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回顾写景画面,找出文中含有“乐”字
的句子,归纳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太守乐
分组赛读,读出文章的韵味。
分四大组比赛读书:
能通过朗读体会出文章优美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
每组读完之后,下一组同学作评价赏析:
可以用“从这一段描写中,我看到了——— ,我感受到了————”的句式来说。
如:
从开头这一段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环境,我感受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品读前三段
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情景交融。 写人们欢乐的场面,热闹非凡,无拘无束。
在太守管辖下,呈现的是一派闲适愉快、安详和平的景象。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是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1、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他是自己在乐吗?
2、“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本文的醉翁之意到底在何处?
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鱼肥酒香,山肴野蔌,起坐喧哗
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
“醉能同其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 写“乐” 。作者醉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这就是欧阳修的高洁志趣。
与民同乐
感受作者情怀美:读完第四段回答。
文章主旨:
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本文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因协助范仲淹革新内政,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府。一般被贬的人都是悲观,彷徨,沉迷于山水。而欧阳修却不同,他虽然被贬,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给了他极大的抚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欧阳修以“醉翁”自称,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安详的生活。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就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这篇游记佳作一出,盛传不衰。滁人惟恐失之,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可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醉翁亭记》碑刻
《醉翁亭记》碑刻
《醉翁亭记》碑刻(苏轼草书)
景色美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境界高
语言美
多诵读 赏语言
多诵读 赏语言思考:文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多?有何作用?
本文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一贯通篇,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到了尽情的抒发。
整体齐读,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课件.ppt VIP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Section A(2a-2e)课件 2025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 (2025秋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PPT课件.pptx
- 中级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幼儿园大班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pptx VIP
- 《初中生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课件》.ppt VIP
- 《音乐教学法》课件.ppt VIP
- 高考英语句子成分及句子基本结构(共32张PPT).pptx VIP
- 河道段治理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广西定向就业协议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