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变化规律课件.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变化规律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变化规律课件

专题四 地表变化规律 系统构建 考点剖析 专题重组 图表判读 当堂演练 系统构建 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答案:1.地壳 2.侵蚀 3.沉积岩 考点剖析 突出热点 剖析解题 考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典例导引】 (2015年浙江文综,5~6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灰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审题步骤】 1.审材料 (1)“地质剖面图”→与地质有关; (2)“由老到新”→地质构造。 2.思维导图 3.审设问 (1)据“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据“岩石”→岩石特征分析及岩石类型判断。 【尝试答题】 (1)C (2)A 【应用点拨】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1)基本图形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变式图 2.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简单判读技巧 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是由岩浆指出的);指向岩浆的箭头有三个(三类岩石均有箭头指向岩浆);由岩浆岩指出的箭头有三个(分别指向岩浆、变质岩和沉积岩);指向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箭头均为两个。 考点二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 【典例导引】 (2015年山东文综,11~12题)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读表,回答(1)~(2)题: 地层新 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新 ↓ 老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审题步骤】 1.审材料 “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地形剖面线方向垂直于构造线方向。 2.审图表 (1)岩层新老关系:由C→D→S岩层由新到老。 (2)观测点坐标→利用经纬网绘制为空间关系图(如图): →地形剖面线呈西北—东南走向。 3.审设问 (1)关键词“总体构造线”→垂直于地形剖面线→东北—西南方向。 (2)关键词“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 【尝试答题】 (1)D (2)C 【应用点拨】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 1.外力作用的地区差异 (1)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为主,形成风力侵蚀与堆积地貌,如风蚀蘑菇、沙丘等。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为主,形成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如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三角洲等。 (3)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沙滩等地貌。 (4)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多冰川作用,形成角峰、冰斗、U型谷、冰蚀湖等地貌。 2.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岩层 一般形态 倒置 地形 图示 如: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 山岭 4.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图所示: 专题重组 掌握方法 提高技能 【主干整合】 1.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形成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重点。 3.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其中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对地表形态具有明显的塑造作用。流水、风力等是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动力。 4.研究地质构造有利于进行找矿和工程建设。 【易错提示】 (1)概念易错点:将地质构造等同于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指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类型,基本的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此外山谷、山脊、鞍部等属于山地中的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