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年级期中一考试
高二年级期中一考试(历史试题)
1.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3.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C.民风强悍 D.矛盾重重 《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C.巩固北魏统治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中国历史上不是政府‘均富贵’打击资本经济,就是人口膨胀后饥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来毁灭资本经济,使中国经济和社会文明总在小农经济的落后层次循环不前。”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在中国历史上以政府行为开创的“均富贵”措施的是A.秦始皇实行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实行均田制D.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B.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
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
10.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欧洲近代的黎明时分,商业的繁荣促成了世俗情感和理想的释放。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令人赏心悦目,而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广大地区的宗教改革则震撼人心。”“震撼人心”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从实质来说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14.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由此可见,1861年农奴制改革最大的变化是A.国家结构的完全改变 B.社会制度的重大改变
C.政体形式的局部调整 D.统治阶级的根本变化 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克里米亚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其中之一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在后来的改革中,起到这种作用的措施是A.殖产兴业 B.文明开化
C.废藩置县 D.四民平等 1871年,日本刊物《全译中学西校改定普学规则》中写道:“且初学者未通其语言,未习其文学,故宜先就汉人所译之书,加以研习,以得其略。”这说明日本A.坚守儒家文化主阵地 B.全盘接受西方新文化
C.从中国间接输入西学 D.向中国学习改造文化 1888年《日本人》第二期载,“吾辈所抱之大旨意,即首先以日本国粹为精神,然后相机决定其他进退取舍”;“在选择日本宗教、德教、教育、美术、政治、生产制度时,应以保存国粹为演绎之大义”。这表明日本A.把国粹与西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