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课件:第2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ppt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课件:第2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课件:第2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一

思想内容方面,儒家以“仁”为本,积极入世,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理想,“朝闻道,夕死可矣”;墨家尚贤,倡导兼爱节俭,刻苦自砺;道家于纷繁世界之外“清虚自守”“澡雪精神”。这些都是诸子学中历久弥新的遗珍。过去,它曾不断催生人们的新思维,鼓舞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而今,在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国家实力持续提升、全球化意识不断增强而国人对子学进一步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的大背景之下,子学正再一次与当下社会现实强力交融,律动出全新的生命形态——“新子学”。 D D.新子学,是在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为催生人们的新思维,激励仁人志士,子学与当下社会现实强力交融所律动出的全新的生命形态。 解析:D项张冠李戴。“催生”“激励”是“子学”的作用,不是“新子学”的目的。 “三审法”准确理解概念含义 1.审题干,弄清考查角度。对文中概念的考查,题干的表述看似大同小异,实则有重要的区别。如“下列对某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表述”一词,意味着选项基本是对原文的“摘引”,可能连续摘引,也可能跳跃摘引;如果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某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理解”一词,意味着选项可能不是原文语句,而是对原文有关语句的转换,有可能是概括或分析。 2.审文段,搜索信息区间。一般情况下,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一定会用一定的篇幅进行说明或者阐释,有的对概念的阐释在文中比较集中,有的则分散在文章的段落里。解题的关键就是要寻找相关信息,弄清概念的内涵。 3.审选项,仔细比照分析。将选项与锁定区间内的相关句子进行比照,仔细分析。结合语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是否存在数量、范围、程度、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回顾·反 思·对策 查错·纠 偏·建模 落实·巩 固·提高 栏目导引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回顾·反 思·对策 查错·纠 偏·建模 落实·巩 固·提高 栏目导引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回顾·反 思·对策 查错·纠 偏·建模 落实·巩 固·提高 栏目导引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回顾·反 思·对策 查错·纠 偏·建模 落实·巩 固·提高 栏目导引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三年考点列阵 考点列阵 3年选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年份 选文 分值 题型 理解概念 理解语句 筛选信息 结构思路 归纳要点 概括观点 2015 刘再复《性格组合论》节选 9分 选择 √ √ √ 2014 梁漱溟《朝话》节选 9分 选择 √ √ √ √ 2013 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节选 9分 选择 √ √ √ √ 从近三年山东卷论述类文本的考查的情况看,试题题型稳定,分值多年不变,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归纳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而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思路的把握,考查较少。2016年备考的重点除上述常考点外,还应考虑知识点轮番覆盖的特点,对于其他考点也应有所侧重。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情略语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理解重要概念在文中的含 义是读懂这类文本的关键,因而也是考查的重点。“重要概 念”是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重点信 息,“重要”体现在其与全篇主旨密切相关,它直接关系到 正确理解文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近几年,理解概念的命 题形式趋于灵活,也考查对一般性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6·莱芜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实,文字不是某个人一朝一夕所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方面的尝试、实践,到约定俗成,逐步孕育、选练、发展而来的。所以,文字的发明源远流长。   古人类学、考古学和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的思维过程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直立人阶段,原始人只有直观性思维;智人阶段,原始人已能形象思维;新石器时代的现代人,已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原始文字——刻画符号,就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曾用过“结绳记事”与“刻木记事”的方法来相互传递信息。《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独龙族、傈僳族、高山族、怒族等,在历史上都曾使用过,有的甚至到解放前还在使用。   距今六七千年之前,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一种刻画符号。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长安灵台、青海乐都柳湾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许多陶器上刻有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绝大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