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课件:2.4.1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ppt

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课件:2.4.1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通关课件:2.4.1专题四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答题模板】   (1)概括景色(画面):时间+地域+具体景物(静态、动态)。 (2)景物描写作用:氛围+思想情感。 (3)景物意蕴:氛围+思想情感。 【特别提醒】 (1)概括景色时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时可以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并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4.分析不具体怎么办 把握景色(画面)构成的三要素,再现景色(画面)。三要素包括时间(季节、时辰)、地域(地点、空间)和具体景物(动态的、静态的)。解答时要侧重分析体现景物、景色特点等要素。 【知识拓展】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描写景物、景色的词语 词语 内涵 典例 雄浑 开阔 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的,多传达豪迈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奇 瑰丽 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多传达豪情 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词语 内涵 典例 朦胧 渺远 景物描绘亦真亦幻,不可极尽其态,又妙处无穷,情感往往多变 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空灵 高远 既高深莫测,又变化多端,是动与静的结合,多传达遁世脱俗的情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苍凉 悲壮 多在边塞诗中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爱国卫国、征人愁怨等情感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词语 内涵 典例 清新 明丽 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多传达闲适愉悦之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宁静 恬淡 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静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凄凉 冷落 多秋冬萧瑟之景,多传达悲伤落寞之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对点训练】 (2015·商丘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暮过山村 贾 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作者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6分) 提示:“数里”就可以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村的“寂静”,而“水”又是“寒”的,可见环境的“冷落”。映在眼前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可见山村的“荒凉”。诗的首联从视觉与听觉点出了诗题“暮过山村”。 请你组织答案:(1)分析起句的描写角度和内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分析次句的描写角度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起句从听觉角度 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听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 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 次句为视觉描写,映在眼前的是 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又 冷落的氛围,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图。 提示学生回顾一下,解题过程中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考向三 事物形象 【典题重温】 【典题3】(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 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 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考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