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的幻像.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魔镜”的幻像.doc

“魔镜”的幻像   在中国工作、生活将近60年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讲了一个离奇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1816年,英国使团来华,英王送给嘉庆皇帝的礼品中有一只威力巨大的凸透镜。使团甫离京师,清廷即急召朝臣会商对策。众大臣均认定此魔镜是可使英邦君主窥视清宫内廷的一只魔眼,遂决议将其打碎埋入土中。丁氏随后说: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尽管我还没能证实。   尽管丁韪良谨慎地说没得到证实,但这个“魔镜”的故事,却在中西方社会中流传甚广,甚至许多人都以此来作为清朝统治集团愚昧无知、腐朽不堪的例证。从历史事实来看,对这个故事进行证伪并不难,而围绕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观念模式,却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三次访华   近代之前,英国先后共有三次派出使团出访中国,且都在乔治三世(1760-1820在位)任期。第一次是在1787年,那时的航海条件还很落后,由于风暴和疾病的肆虐,使团被迫于中途返航。第二次就是以马戛尔尼勋爵为正使的著名访问,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8月,使团顺利抵达中国并觐见乾隆皇帝。其所提请允许英国派遣贸易代表居住中国管理中英贸易等要求,为乾隆皇帝所拒绝。其后由于跪拜礼仪的矛盾,使团于9月初被遣回国。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到达中国的使团,是英王乔治三世第三次派遣出使中国的使团,以阿美士德(Lord Amherst,清朝官方译为罗尔美都)为正使。   使团副使之一斯当东曾经随父作为马戛尔尼使团的成员面见乾隆皇帝。当时斯当东年仅十二岁,由于他机敏聪慧,并且会说汉语,得到乾隆皇帝称赞,并亲手解下一个随身佩戴的荷包送给他。当时,身为皇子的?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亦在场,可以说双方对因为觐见礼仪的争执而引发的不快都有记忆。时过二十三年,斯当东对当年那场麻烦仍记忆犹新,怕牵扯到新的争论中去,因此将自己第一次来华时所用的名字多玛斯当东改为司当东。不过嘉庆皇帝依然注意到这个名字,命人查明此司当东是否就是当年随父来华之斯当东。在回答质疑时,斯当东只好编了一些谎话来加以掩饰(历史学家Alexander Pearson对此有论述)。可以看出,在这次觐见之前,已经埋下许多复杂的因素,觐见结果变得难以预测。   不同的解读   1816年6月(嘉庆二十一年),英国遣使抵达天津海口。清内阁拟仿照马戛尔尼使团的规格安排接待:七月初七觐见,初八正大光明殿赐宴颁赏,然后在圆明园的同乐园再次赐宴。初九向嘉庆辞行,并御赐游览颐和园的万寿山。十一日在太和门对英使臣及随员再次颁赏,然后赴礼部宴请。十二日遣返离京,从天津白河口出海返国。   这个日程表对每个环节的内容和应该遵照的礼仪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作为当年的见证人,嘉庆皇帝认为仿照当年的礼仪既合理又合适。随即这个日程表和礼仪要求被发到接待官员处,要求英国使团最晚于初六日答复。   但是,嘉庆皇帝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英国使团看来却难以接受。实际上,对于二十多年前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这一事件,清朝与英国双方不仅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记录,而且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清朝将这次事件看作英王为乾隆皇帝祝寿、输诚入贡的表现,而英国则将其看作为一个全面侦查、了解中国并占有中国财富所进行的一次外交活动。我国台湾学者黄一农教授曾经发现出版于1893年的伦敦的一本诗集中有一首称赞马戛尔尼使华活动的长诗,其中写道:骄傲的中国,富饶的银矿。在Clive’s的伟大计划下,……她的财富将被掏空,成为帝国的供应。   诗中提到的Clive,是首个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建造者。可以看出,在乾隆皇帝沉浸在万国来朝的虚假繁荣背后,一个虎视眈眈的觊觎者已经开始接近中国。这两种认识的分歧,延续到1816年间的这场外交风波中,所以由于老问题而引起的新冲突也就变得易于理解和解释。   希望落空   在觐见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的问题上,英国使团表示无法接受。迫于期限将近,中国的接待官员决定冒险带他们进京,并打算在路上继续进行说服。不幸的是,阿美士德不肯让步,而斯当东则诡称:“乾隆五十八年来时,所有礼节虽经目睹,实系年幼不记得”。这一局面一直僵持到北京。7月7日卯时,规定的觐见时刻,嘉庆皇帝已经到达大殿,而英国使臣依然不愿如仪行礼。吓坏了的接待大臣,无法收拾局面,只好向皇帝谎报说,英国正使因长途跋涉病倒,而两位副使则因为走得太急,装载官服的车子还落在半道,因此不能行礼。嘉庆皇帝非常恼怒,认为这些外夷十分无礼,下令立即遣送英国使团出京,使团所携贡品,一概退回。   至此,阿美士德使团的希望完全落空,一行人满怀失望与怨气,在沿途中国官员的看守下,从原路返回。但嘉庆皇帝很快就察觉了何世泰等接待官员捣的鬼,又觉得如此决绝地驱逐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有点说不过去,所以给自己找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