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坡羊修改专用课件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一1329),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天历二年(1328)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这首曲大概作于赈灾期间。 诗意散译 阅读理解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又如何理解? 远望古都,诱发怀古情思,心内百感交集。“意踌躇”三字,写出作者心头忧郁的情感无以言表的状态。他望着这个曾经扮演过秦汉等朝无数历史故事的地方,无数兴亡的业绩都已经过去了,那代表着盛世的宫阙都已化为尘土。宫阙的存废又代表了时代的变异。面对如今的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本文的主旨从哪一句体现出来,有什么好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概括中心 * 山 坡 羊潼 关 怀 古张养浩 曲牌名 题目 元代曲作者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政治专权,社会黑暗,读书人地位低下,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写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在陕西任上,适逢陕西大旱,目睹人民苦难而写下的。作者从潼关地势的险要,联想到他所管理的地方,正是秦汉以来许多王朝统治的中心。尽管统治者兴废无常,但人民遭受的苦难始终未变。作者在这首小令里,借潼关形势的险要,抒发对历代兴衰的感叹,他深刻的指出,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替换,带给人民的都是苦难。 潼关地处陕、晋、豫交界处,古时中原去西北和西南必经黄河和秦岭之间的黄土台塬,东汉时设潼关。 潼关南依泰岭,东南有禁谷之险,谷南有十二连城巩固秦岭诸谷;北临黄河,渭洛二川如屏障,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望无迹涯;中通一条狭隘的羊肠小道,往来仅能容一车一马,人行其间,仰视悬壁,俯察洪流,盘纡峻极,险扼天下。 潼关向有“三秦门户”之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重地。潼关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史载发生于潼关的战争达40余次,其中有名的大战十余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表:外,与“里”相对。 山河表里: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 经行:经过。 踌躇:徘徊,犹豫。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大大小小的山峰,重重叠叠地密聚;黄河波涛汹涌好像发怒一样,潼关一代外临黄河,内依高山,地势险要。眺望长安,心中犹豫不定。行经秦汉古都,见历史遗迹,备觉伤心,万间宫殿都变成了灰土。封建王朝兴盛,给百姓带来苦难;封建王朝灭亡,给百姓同样带来苦难。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道破封建王朝兴亡的本质,深化了主旨 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1 “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2 “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本文的主旨从哪一句体现出来,有什么好处? “聚”字形容群峰攒立 ,描绘了群峰似乎有意识地聚拢在一起将潼关团团包围起来。 “怒”字形容波涛汹涌 , 描绘出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赋予山河以人的 动态和感情,形象鲜明突出。 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②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写得活了。③ 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写潼关地理形势的险要是为下文抒发感慨作的必要而充分的铺垫,写景是为抒情。 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 这4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因为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