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焕发课堂生命活力.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态生成,焕发课堂生命活力.doc

动态生成,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摘 要]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课程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抓住课堂中的意外瞬间,化错误为资源,使之服务于课堂。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学生理解新知。   [关键词]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9-065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与学的统一”要求教师认真思考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做到课堂生成资源、生成话题的交流与共享,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酝酿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   一、精心预设,酝酿生成   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摒弃课堂预设,片面地追求课堂生成,相反,课堂的动态生成性对课堂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一项有具体内容、目的明确的活动,教师必须事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精心、细致的预设。一个好的教学预设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措施有效。教师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只有进行精心预设,才可以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动态生成课堂的产生。一旦做好了预设,即使出现预设之外的状况,教师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想出应对策略,化无意识的生成为有意识的预设,使生成更富创新性和灵动性。   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环节,多数教师都是在让学生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结论后,设置一个“修理晃动的椅子”的生活情境。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给椅子斜着钉上一根木条,使其变得牢固。但有学生认为可以将木条横着钉,构成四边形,只要钉牢,也能使椅子不晃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预设时态度要严谨、科学,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稳定性与物体的牢固性的区别与联系。如此,教师才能将学生的生成运筹于帷幄之中,使课堂因精心预设而生成更多精彩。   二、巧抓意外,顺势生成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生成的问题,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处理这种意外的生成,将会使课堂与不期而遇的美丽生成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以“猜想――操作验证――得出结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探究氛围十分浓厚。在探究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结论后,一位学生举手说:“如果三条边分别长7厘米、4厘米、5厘米,只要比较出7-45或7-54、5-47,就可以判断它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了。”但教师对这位学生的发言置之不理,导致学生不知自己的想法是对还是错,陷入疑惑当中。在后面的学习中,这位学生因此渐渐很少举手发言,使课堂与不期而遇的意外生成失之交臂。   当课堂上出现这种无法预约的美丽时,教师要善于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准确地把握学生思维的起点,迅速判断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价值,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顺势“生成”。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先计算73-60、89-54、65-21、46-29、70-37、87-78,再说一说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发现。计算后,大部分学生都发现前三题是不退位减法,后三题需要进行退位减,只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最后一道题比较特殊。”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这道题中的两个两位数,组成它们的数字相同,只是把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了位置,相减结果是9。”教师又故作惊讶地问:“真的是这样吗?”接着,顺势引导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多次列举和分析,学生证明了“由两个相差1的数字组成的两个两位数相减得9”。解决这个问题后,这位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将不仅会错过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还会打击学生思考数学、感悟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才能触动生命的灵性,课堂才会闪现灵动的思维光芒。   三、善待“错误”,引导生成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的思维闪光点,还要善于准确分析学生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挖掘错误隐含的教学价值,将学生出现的错误转化为动态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分析错误中探究,从错误中辨析。   如一位教师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有学生认为比的前项和后项乘上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