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熟知”为“真知”.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变“熟知”为“真知”.doc

变“熟知”为“真知”   汪国真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一诗中这样说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有的只是熟悉的回忆,而这回忆却是想遗忘的.”是的,如果熟悉的回忆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彻底地遗忘,在错误的废墟上重新建立“新的风景”,让这样的风景远离错误.不要在熟悉的地方陷入错误的惯性中.当我们责备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八百遍了,你还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学生在最熟悉的地方挖掘“真知”,我们要让学生看到在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有“真金”,并鼓励他们把这样的真金挖掘出来,在思维的阳光下,照一照、鉴定一下,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熟悉的地方也是最神奇的地方”,“熟悉的地方风景可能会更美”!对于数学而言,在学生看似熟悉的地方其实潜伏着“无知”,只要教师能够善加利用,带领学生识破熟悉所带来的陷阱,那么就会发现这些看似的“熟知”其实也隐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从学生熟知的数学知识中挖掘,更能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一、在熟知中发现无知,催生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学生学习了某一知识点后,认为自己已经了解、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在继续学习中表现得马虎、浮躁.其实,学生对这部分数学概念仅仅是对知识表面现象的了解而已,谈不上熟练掌握.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学生熟知的知识予以呈现,适时追问和反思,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自己想要探究的真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很多学生都觉得年、月、日的知识自己早就已经知道了,认为自己已经“熟知”了年、月、日的相关内容: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是大月份,每个月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个月30天,2月份有28天,也有29天的,一年有365天,还有的366天.那么,这节课还用学吗?面对学生一脸的得意和对新课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   1.任何一年都只有12个月吗?有没有可能会发生一年只有11个月或有13个月的现象呢?   2.任何一年,1~12个月的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吗?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探索吗?   3.为什么2月份有时28天,有时却是29天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无止境,发现自己在生活中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了解只是皮毛而已,在这熟知的背后原来隐藏着诸多的陌生,这些陌生正是自己的无知之处,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催生了学生想要继续探究的动力.   二、在无知中探求真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知识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从无到有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无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从无知出发,逐渐地由现象深入本质,从中探寻到宏伟的知识,揭示熟知背后隐藏的数学本质特征,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以加减法教学为例,这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对学生以后的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将教学内容以习题的形式进行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无知,从而催生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求知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习题中步入探究的轨道中来.笔者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甲、乙、丙三位客人同住一房间,房租为30元/天,甲、乙、丙每人拿出10元,共30元交给老板,正值店庆,房租从每天30元降价到25元,老板交由服务生退还客户5元钱.客人协商后同意给服务生2元钱为小费,剩下的3元分给甲、乙、丙,每人各得1元.这样三个人每人付出的钱为9元共27元,再加上服务生的2元,一共为29元.那么另外的一元钱在哪里?   初看题目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奇怪,对另外的一元钱感到不知所措.为此,我引导学生从排除干扰信息入手重新思考.按照我的提示,学生发现,原来客户每人支出的9元中已经包含了给服务生的2元小费,因此,在计算这30元的组成时不能算上店小二的那2元钱,这正是本题的干扰信息所在.   通过这样的习题练习,一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无止境,发现在数量关系的计算方面自己仍有很多的无知之处,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思考.   三、在熟知中理性拓展,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工作中,才能体现知识的真正价值.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适度拓展,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突破,这不仅能体现数学的理性,也能由点到面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内容时,在几次练习后,学生开始认为自己已经“熟知”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觉得这样的练习根本不存在困难,在细微之处开始表现出马虎的态度,甚至不屑一顾.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小数乘法意义的认识,笔者以网上的一道求证题作为本课的拓展题:   求证:1元=1分.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