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化科技产业
生化科技產業 組員: 工三乙李東泳 工三乙楊明勳 工三乙李建融 工三乙葉俊億 一、緒論 近代生化 (生物) 科技產業在先進國家,如美國,已發展超過三十年,在我國則剛開始萌芽,且有異軍突起之勢,就業機會與日俱增,不但多樣且創新,值得國人注意並努力參與。我國工業局於1997年對生化科技提出的定義為:「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研發、製造產品及改進人類生活素質之科學技術。」 二、產業概況 (一)領域 近代的生化科技,主要是結合生物、 化學、醫學、藥學、化學工程、電子工程方面的科學與技術,並應用生物或細胞本身來生產。若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約可分為三波: 第一波主要以醫療等人用藥物產品為重點 。 第二波生化科技的應用擴大到動、植物等農業的應用上 。 第三波的應用,預料可利用生化科技作為能源及生物、化學品之生產、廢棄物之處理、毒物之分解、整合性(多元性)複雜研發等 。 (二)特性 研發成本高 產品附加價值高 風險大 生命周期長 技術密集 上市法規門檻 道德倫理約束 三、各國概況 (一)美國 美國是當今全球生技產業的龍頭,整體而言,西元2001年淨利是下滑的,但營收仍高達美金276億元。 (二)歐洲 歐洲是近代遺傳學發源地,在生技產業進展上,緊追美國之後。 (三)中國大陸 在推動生物技術方面,在1950年代之前,中國生物技術方面是承襲幾千年而來的傳統發酵食品為主。 (四)日本 日本的生技產業為亞洲之冠,僅次於歐美,最大不同處是發酵,酵素、特化、農業及食品相關生技產品與生技醫藥品、生醫藥產業並駕齊驅,每年各類生技產品銷售市場成為各國注目焦點。 四、台灣得產業概況 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名「國光血清疫苗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五十四年,從事人用及動物用疫苗的製造及銷售。擁有完整的疫苗生產設備,是一家GMP級的生物製劑廠,並且為國內唯一的民營人用疫苗生產公司。 台灣花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初期資本額新台幣10億元,總公司設於台北,研發中心設於埔里,物流中心設於斗六主要移轉國內外相關生物技術以建立基因轉殖、細胞工程、種源收集、品種改良等上游技術,同時開發健康種苗自動化量產體系,控制開花習性以擴大產品供應時間,以及保持鮮度延長花卉商品壽命等中游技術,繼而達到商業化的目的。 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聯合生物醫學公司(UBI) 於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在台成立聯亞生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UBI-Asia, 簡稱聯亞),作為UBI的亞太營運中心,研發、製造及銷售人用及動物用的免疫治療,包括疫苗及檢驗試劑等創新型生物製品。 UBI研發中系列重點產品 1.血液篩選用檢驗試劑 2.口蹄疫檢驗試劑 3.口蹄疫廣譜疫苗 4.愛滋病預防及免疫治療用疫苗 5.人用抗過敏疫苗 6.攝護腺癌治療疫苗 7.寵物用抗過敏疫苗 8.公豬去勢疫苗 9.寵物節育疫苗 10.愛滋病接觸後預防感染之單株抗體 11.家畜促生長疫苗 五、產業的SWOT分析 S(優勢).具高科技專業人才及經驗,質與量均佳.國內上游學術界及研究單位之各項基礎研究成果漸趨世界水準.漸具國際規模中游研究單位(例如:生技中心),已達技術移轉廠商之能力.賦稅仍較先進國家輕.游資充裕.產業轉型、升級及多角化經營已為政府與企業界之共識 W(弱勢).生物科技產業基礎薄弱.生技之相關法規不完善.智慧財產權及專利相關資訊不足.公司規模偏小,產業界投資意願不高,研發能力不足.產業資訊及國際市場資訊不足.國內產品過去形象不及外貨.久缺人力資源規劃,流動率偏高.產業界均屬中、小企業規模,國際銷售網路未建立,競爭力薄弱,難進入國際市場 O(機會).產、官、學、研整合逐漸顯現效果.符合產業升級需求.高科技發展趨勢,漸趨高附加價值產品.大陸地區技術引進、海外人力大量回流.各學、研單位生物製程研發已有粗略基礎,而中間工廠尚未充分利用 T(威脅).進口品充斥.進口產品品質較國貨為佳.先進國家(例如歐美、日本)同類產品專利保 護週密.優秀人才投入產業界之比例偏低.勞動力成本上漲,產業外移加快.新專利法之實施.資源與技術缺乏整合,市場競爭力不足.政策因素(如加入GATT、開辦全民健保等)皆使進口產品有增加之優勢優勢(Strength;S): 六、結論 我國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無論在研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