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甘南民俗介绍
PAGE
PAGE 11
甘南民俗介绍
民俗即民间风俗,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受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群众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时代、地域和民族中形成、发展和演变。民俗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对甘南民俗的介绍,重点是以藏族民俗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民族民俗,分别从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娱乐民俗等方面展示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
第一节 生活民俗
一、礼仪
1.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2.转古拉
藏传佛教信徒,尤其是老年人几乎人人手持嘛呢小经轮,不停地摇转,等同于诵经数遍。此外,藏传佛教的寺院外围或佛殿,经堂的外侧一般都建经轮,村子里也建有嘛呢经轮房。这些经轮的制作的形式、外观、大小,质量均有所不同,但里面一律装佛教经咒,用途都是一样的,因此统称为“经轮”。一般老年信徒平日习惯在清晨的往寺院,用手转动经轮,从右向左绕转寺院。拉卜楞一带称此习俗为“古拉”,原意为转圈。就象城里的老年人早里锻炼身体一样,藏族老人无论春夏秋冬皆要绕转寺院,有的长年累月,持之一恒。
3.“煨桑”
焚香藏语称“桑”,又称“煨桑”,将准备好的香料等物燃于火中,升起香烟,这是高原先民同高高在上的神灵沟通的方式。也许他们认为高高升起的香烟可以直达天上,到达神住的地方,可以将人间的美味传递上去。关于“桑”字,其本意为“清洗 、消除、断除、驱除”等。但同时“桑”也引伸出了祭祀献供之意,甚至在藏语中“煨桑”成了祭祀神灵的代名词。藏族地区几乎每家都要在早上举行“煨桑”活动,在火堆上焚烧柏枝,巴里,糌粑等物,就算完成了祭祀活动。
二、服饰
1.藏族服饰
甘南州农业区的藏族人民,其服饰在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演变发展为或华贵艳丽或朴素庄重的独特风格。夏河县的藏族妇女头饰多为碎辫子,她们将头发辫成数十根细辨,下面接上黑色或咖啡色的丝线,一直坠到脚踝;头部还坠有缀 田、玛玻或银碗形饰物的硬布条;部分藏族妇女在头顶脑门处饰有较大的绿松石串;自腰部起有垂及踝部的硬布条,上缀有碗形银质饰物或数行银圆、铜圆,多至数十枚。未婚女子则流两根辫子,饰以缀有数行红珊瑚或蜜蜡珠的红布条。舟曲地区因气候较暖,妇女常着薄而宽大的黑长袍,外穿一短上衣,腰束黑色或蓝色宽幅长腰带,长袍下摆挽在腰带里;裤子很宽,裤口束起,有些还扎裹腿布;头缠折叠成二寸宽的头帕,胸前及上腰部饰有串连的整块珊瑚,胸前经常戴一个直径为26厘米的被称为“欧斗子”的圆形银盘子,上面绘饰有八宝吉祥图案。牧区男性常年在野外放牧、狩猎骑射,动作幅度大,所以其袍子宽大,用羊皮较多,袖子宽且长女袍则紧窄而细长,袖子也是窄而短。男女袍子普遍喜欢用水獭皮镶边,从袍襟、袖口到下摆通常镶五寸左右皮边。比较豪华的女袍,有的镶有一尺多宽的水獭皮边,并在下摆皮边上用水獭皮背部和腹部色彩深浅不同的毛皮拼凑出万字纹、寿字纹,以及十字花、吉祥结等各种图案,既美观又大方。藏族人青睐水獭皮镶边,也出自实用目的,特别是妇女们。水獭皮有着很强的防湿抗潮作用,牧区的妇女们早晨挤奶、背水,往往要踩着高草丛中的露珠,羊皮下摆常常被泡湿,而镶上水獭皮则既保护了衣裳,又增添了华贵之气,故水獭皮镶边也逐渐变成了藏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汉族服饰
甘南地区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的服饰基本一样,但临潭县汉族妇女的服饰却很特别,因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造型款式和绚丽多彩而声名远播,普遍被人们誉为具有明清时期江南服饰特点的“江淮遗风”。
临潭古称洮州。据记载,名厨,洮州反叛初定后,朝廷下令将南京、安徽、江苏的汉人前来洮州戍边屯田。洮州妇女梳高髻、穿凤头鞋、头戴手巾的习俗颇有江南遗风。临潭妇女喜穿对襟圆领上衣,衣服宽大,衣边镶三层同色或异色花边。在绾起的平鬓上插上簪、钗、钿等银器饰物,鬓角上插一对金玉梅花,耳戴银质耳坠,腕饰银手镯。
3.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大体上和汉族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老年男性喜穿黑色或灰色长衫。二是女戴盖头或白帽,男戴号帽,盖头分三种,老年人为白色,中年人为黑色,未婚青年多戴绿色,并以丝绸和细纱料子为尚。
三、饮食
1.藏族饮食习俗
甘南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奶茶、油条、糌粑,还有酸奶、肉饺、肉包、面条和手抓羊肉 等,调剂花样甚多,以肉食为主。
奶茶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它的制法很简单,即把茶叶放入壶内或锅里,添水 加盐煮沸,待茶色变浓加入牛奶,再烧开即成。奶茶可止渴、消食、解除疲劳。
糌粑是安多藏族的主食。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 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