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化学
食品科學概論 第二章 食品化學 食品化學 2-1 食品 2-2 水 2-3 醣 類 2-4 油 脂 2-5 蛋白質 2-6 維生素與礦物質 2-7 酵素 2-1 食品 一切不含有害物質之天然物或其加工品並含一種以上營養成分。食物:食品經過適當調味者並且添加色香味。 2-2 水 一、水的定義 生物體含量最多的組成份(50~95%),醃乾品除外。 提供生物化學反應進行的場所,運送細胞所需之營養物、廢物,且本身也參與化學反應。 它的含量與存在位置,影響生物細胞的活力,並且決定食品的品質。 2-2 水 二、水的功用 作為溶劑,使反應物流動,反應速率增加。 水可能是一種反應物,例如水解作用。 水可能是一種產物,水多可抑制梅納反應。 對中間物具有修飾作用,適量水可抑制油脂反應。 2-2 水 三、水的種類 自由水(free water) 結合水(bound water) 2-2 水 四、水活性 水活性(water activity):簡寫αw , αw =P∕Po=ERH/100食物中可用水活性自動測定儀測試。P:食品所顯示的水蒸氣壓。Po:某溫度下食品最大的水蒸氣壓。ERH:平衡時的相對溼度。 2-2 水 αw與微生物關係 2-2 水 五、水活性與食品化學反應速率關係 (見圖2-1) 2-2 水 六、等溫吸濕曲線 (見圖2-2) A:相當於單層水分子 B:多層吸著(於單層外又有另一層) C:於溶解完物質中的可溶物後,再凝結存在於 物質洞內的水分。 2-2 水 七、食品水分與食品保存 脫水乾燥 利用糖、鹽使食品脫水,降低αw ,以延長保存時間 降低溫度 其他 2-3 醣 類 一、醣類在食品加工上的功用 乳化性:阿拉伯膠、CMC。 成膠性:洋菜、果膠 糊化性:糊化(gelatinization) 澱粉 膨潤(swelling) 保水性 褐變反應:提供香氣、顏色。 2-3 醣 類 二、多醣類的性質 澱粉 a.直鏈澱粉(amylose) b.支鏈澱粉(amylopectin) 醣類的化學通式:Cm(H2O)n 2-3 醣 類 三、醣類在加工上的變化 1.非酵素性褐變 a.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 影響褐變反應的因子: Ⅰ.carbonyl: 1 化合物如: 一般α、β-不飽和醛(2-enalα- dicarbonyl化合物易亦於褐變)。ketone的褐變速度最慢。 2 五碳糖反應強,褐變速度平均比六碳糖快4倍,ribose> arabinose>xylose,galactose>mannose>glucose。 3 ketose之fructose其褐變速度依條件而異。 2-3 醣 類 Ⅱ.amino化合物:少有單獨會產生褐變者,但與羰基化合物共存,則會促進褐變。胺基酸、胜肽、蛋白質、胺類皆可參與褐變反應。但一般胺類比胺基酸褐變速度快,就胺基酸而言,一般以鹽基胺基酸褐變速度快。 Ⅲ.pH:pH3以上,褐變速度愈快。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在pH3前後最安定,越近鹼性越不安定,pH3以下酮醣(ketose)較不安定,易起褐變。 2-3 醣 類 Ⅳ.水分:amino-carbonyl,濃度越高,反應越快,但如在乾燥情形下,反應不進行。水分10~15%最容易褐變反應。脂肪參與褐變反應與水份含量關係,水分超過5%,加速脂肪氧化而褐變亦開始進行。 Ⅴ.溫度:10℃溫度差可生成3~5倍的褐變速度之差,食品冷藏10℃以下,可防止相當程度褐變。 Ⅵ.amino-carbonyl反應時,加熱至80℃以上,O2存在與否,無關褐變,室溫貯藏時,O2可促進褐變反應。 Ⅶ.金屬離子Fe、Gu會催化還原酮(reductone)類的氧化,促進褐變。 2-3 醣 類 焦糖反應(caramelization) 會影響食物的色、香、味。醣類加熱→引起糖分子內或分子間之縮合→產生黑褐色物質(caramel),一般焦糖化需少量酸或鹼催化,glucose較fructose難脫水,形成著色物質慢。 2-4 油 脂 一、脂肪在食品中的作用及利用 高級的食品能源來源。 脂溶性維生素的攜帶者。 供給食品風味(flavor)。 增加進食後的飽足感。 2-4 油 脂 在生物體中作用: a.與細胞膜通透性,細胞壁構造有關。 b.能量儲藏。 c.脂肪組織有絕熱作用。 d.內臟器官的保護膜。 e.與身體造型有關。 2-4 油 脂 煎炒、油炸時,脂質從熱交換媒介物中產生香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