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
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发展的几个特点 于 文 彬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临床微生物学是基础和临床间的一门桥梁学科 临床微生物的重要性 微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医院) 微生物是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 微生物是大多数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参考者,甚至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越是危重病人它越是积极参与 一、临床微生物学的重要意义(一)从微生物与常见病、多发病关系看 1. 结核、病毒性肝炎、龋齿和牙周病、性病 等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1) 结 核 1/3人口(约20亿)感染结核,如不采取措施,近10年还有3亿人感染; 结核病人2000万 95%在发展中国家 每年新发生800~1000万病人,75%年龄在15~50岁 每天死于结核8000人,每年300万,98%在发展中国家 感染率为44.5%(2000年调查),感染者达5.5亿 现有肺结核病人(活动性)450万人 每年死于结核12.7万人,在农村死亡病因第9位,单病种第1。其中21.6%从未接受治疗。 (2) 病毒性肝炎 有多种,以乙、丙肝危害最大。仅乙肝感染率为10%以上,即有1亿多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病人3 000多万 (3)龋齿和牙周病 被WHO列为仅次于心脏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疾病 龋齿由变形链球菌引起,牙周病由厌氧菌引起 我国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3.9% (4)性病 AIDS:全球2000年底患者总数达3610万人,死亡数达2180万,95%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2002年上半年,感染总人数已达100万,如不采取有效措施,2010年将达1000万人。 其它的还有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发病率都有较大增长。 2.从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排序看 城市前5位死因 ①恶性肿瘤135.59/10万 ②脑血管病111.01/10万 ③心脏病95.77/10万 ④呼吸系病72.64/10万 ⑤损伤和中毒31.92/10万 农村前5位死因 ①呼吸系病133.42/10万 ②脑血管病112.62/10万 ③恶性肿瘤105.36/10万 ④心脏病77.72/10万 ⑤损伤和中毒63.69/10万 (1)感染是疾病死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微生物感染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肿瘤病人本身免疫力低,防止和控制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这类病人感染很容易造成死亡。 呼吸系疾病:主要是感染。 损伤包括创伤、烧伤等,感染的控制极为重要 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等,也很容易发生感染。 (2)病原微生物与某些肿瘤密切相关 HCV、TTV皆与肝癌有关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 HCMV与成神经细胞癌、Wilm瘤、前列腺瘤、宫颈癌、睾丸癌、Kaposi肉瘤、结肠癌等有关,HSV-2与宫颈癌有关等 (3)病原微生物与心脏病的关系 风湿性心脏病—溶血性链球菌 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包炎——柯萨奇病毒B组 肺炎衣原体与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关 甲链和金葡菌等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二)从疾病造成的社会危害看 对社会影响最大、危害最大的是肝炎、结核、性病等传染病 (1)具有传染性,感染率和发病率高; (2)造成社会问题,如上学、求职、婚姻、子女等很多问题被涉及; (3)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4)造成人们心理恐慌,病人的自卑和绝望; (5)花费大量的资金防治。 (三)从我们军医的职责看 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就有生物武器使用的可能。 现代分子生物学可以可以制造成更多、更难防的生物武器来。 战伤感染的防治、流行病的防治,都是我们的责任。 (四)从具体的医疗实践看 1.无菌观念 手术器械、输液造成的感染并非罕见, 输血造成乙肝、丙肝、性病 骨髓或器官移植病人感染 2.抗生素的应用—细菌耐药问题非常突出 应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进行选择用药 3.疑难症的诊断—临床明确或排除病原微生物 发热待查、脑膜炎、胸腹水的鉴别、肺部结核或其它感染与肺肿瘤的鉴别等等 二、现代临床微生物发展的某些特点(一)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发现 (二)已被控制或趋于消灭的病原 微生物又重新流行 性病 过去在我国已趋于消灭,现在流行 过去性病概念主要是由性接触引起,经典性病只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等5种 现在世界上公认有20多种性传播疾病 结核 全球有上升趋势,我国下降很慢,主要原因是治疗不彻底,耐药珠增多。 国外还有AIDS病发率升高,导致结核感染上升。 (三)细菌感染的变化特点1.感染类型的改变 2. 感染菌的变迁 总的趋势是革兰阴性菌占主要地位,革兰阳性球菌中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也占相当优势,真菌感染也增高。 医院内感染和社会感染有所不同,但总趋势差不多。 虽然典型的致病菌感染减少,传染病下降,但目前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