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 (species)属 (genus)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wide cross或distant hybridization)。
所产生的杂种称远缘杂种。
远缘杂交又可区分为:
①种间杂交
②属间杂交
③亚远缘杂交 ( sub-wide cross )
远缘杂交是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远缘杂交可打破种(或科、属) 之间的界限,使不同物种间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流或结合,将两个或多个物种经过长期进化积累起来的有益特性结合起来,再经过染色体组天然加倍和自然选择,形成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
特 点 ① . 杂交不亲和,即交配不易成功。例:粳稻品种农垦 58 ×高粱(四个品种混合 花粉),共做 357 朵花,只得 1 粒 F 1 种子,杂 交成功率 0.28% ② . 杂种易夭亡: 幼苗发育不良,易中途死亡。 ③ . 杂种结实率低,甚至完全不育:水稻×稗草, F 1 结实率 5% 。 ④ . 杂种后代强烈分离: 分离范围广,时间长,中间类型不易稳定。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性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创造新作物类型
创造异染色体系
诱导单倍体
利用杂种优势
研究生物的进化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培育高产、优质、早熟和高度抗逆性的突破性品种。
例:
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 小偃4号、5号、6号
二. 创造新作物类型
根据新合成的物种是否完全含有双亲的染色体组,可将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物种分为二类:
完全双二倍体新物种: 由 2 个亲本,两套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结合形成杂种。如小黑麦。
不完全双二倍体新物种:由双亲的一部分染色体组结合而成,如八倍体小偃麦。
三. 创造异染色体系
异附加系:
在一个物种正常染色体组的基础上添加另一物种的一对染色体 而形成的新类型。选育的基本方法是:杂交、回交、分离、 选择,并辅以细胞学鉴定。 如小偃麦,西北植物所选出了 “ 小偃 759 ” 系 在普通小麦染色体组基础上附加了一对长穗偃 麦草的染色体,其外部形态,除旗叶扭曲外, 与普通小麦无明显差异。但有一个突出特点: 利用它与普通小麦杂交的 F1 植株进行花粉培养很容易成功,不仅形成的愈伤组织多,分化为绿苗的单倍体植株的比例也大。中科院遗传所 利用它与其他小麦杂交,通过花培育成了 “ 花培 1 号 ” 小麦品种。 b. 异代换系和易位系:
异代换系是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代换形成的新系统。
易位系是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段染色体所代换后形成的新系统。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黑麦、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和几种山羊草中的有些染色体,可自发地代换小麦中的某些染色体。如黑麦中的 1R 与小麦中的 1B ,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山羊草中的某携带抗叶锈和秆锈基因的染色体,容易代换普通小麦 6A 、 6D 、 3D 和 7D 染色体,从而得到抗叶锈和秆锈的普通小麦异代换系。
四. 诱导单倍体
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
小麦(玉米产生双单倍体
1、杂交获得单倍体胚:小麦去雄,3、4天后两次授粉。第二次授粉后5-6小时,用100mg/L 2, 4-D溶液蘸穗处理,隔一天再进行一次。胚产生频率可达30%。
2、胚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授粉后13-14天剥取籽粒,灭菌取胚,在1/2MS培养基上进行胚培养。植株产生率一般70%-80%。
3、染色体加倍获得双单倍体:加倍率可达60%-70%。
五. 利用杂种优势
S(RR) ×F (rr) 连续回交,核置换 S(rr)
六. 研究生物的进化
通过远缘杂交结合细胞遗传学研究,可重现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类型,有助于阐明物种形成与演变的规律。
第二节 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
杂种夭亡、不育及其克服方法
杂种后代的分离
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
(一)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表现
1. 花粉不能在异种植物柱头上发芽;
2. 花粉发芽后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
3. 花粉管进入柱头后生长缓慢甚至破裂,不能进入子房;
4. 花粉管生长正常但不能进入子房;
5. 花粉管进入子房但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6. 配子受精不完全,如精子只和卵子结合而未与极核结合等。
(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