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彭鑫中医博士.docVIP

02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彭鑫中医博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2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彭鑫中医博士

仁義禮智信對內臟的影響   彭鑫 中醫博士 d.html   2009/07/22   中國河北唐山灤南渤海國際會議中心 視頻點播:/v_show/id_XMTMzOTI3NzMy.html 仁義禮智信,實際上就是《弟子規》的濃縮,《弟子規》講的就是仁義禮智信。反過來,《弟子規》也是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西方有一種提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對導致的疾病…。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嘉賓,各位長輩,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匯報的題目是,「仁義禮智信與內臟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做為一個醫生,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讓人們不生病,健康長壽。實際上一個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後,氣就正,氣正了之後,形就正。按照中國古代的中醫理論,人是有三部分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氣、神。形就是指我們的外形,氣就是指我們身體的經絡、氣血,神就是指我們的精神。對應到現代的科學,它認識到人體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組成的,是物質、能量和資訊。物質,對應的恰恰就是外形、肉體;能量,對應的就是中醫學理論裡邊氣的一個概念;資訊,對應的就是我們的神,中西醫在這方面的認識是一致的。 下面我就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在臨床當中遇到的一些案例,和一些實際的體會。首先我是從2002年開始行醫,那個時候剛把中醫學的理論和一些基本知識學完,用的方法就是針灸和草藥,來解決人們的疾病問題。我們都知道,人生病有三個原因,有外在的,有內在的,和不內不外的。外在的是風、寒、暑、濕、燥、火,這是外在的原因;內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不內不外的就是飲食和生活起居。我當時用中醫學傳統的辦法,解決了非常多的這些人的疾病,但是我發現有一個問題,就是解決完疾病之後,通常都有一個尾巴沒法去除,很難。後來我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當時沒有接觸傳統文化,就是因為我自己的知識結構沒有那麼完備。當時沒有接觸到傳統文化《弟子規》這塊教育,後來在一個機緣巧合下,我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我讀的第一本書就是《了凡四訓》,傳統文化方面的第一本書是《了凡四訓》,學會了一件事,那就是反省。首先從我自己開始反省,因為你給別人治病,你自己還一身病的時候,你是沒法給別人治好的。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把自己內身心調整和諧了之後,你才知道怎麼為別人把身心調整和諧。 我一開始習慣外求,比如說這個人病治不好,總是想用什麼方子,用什麼針灸,用什麼手段,把氣血再調整好,把臟腑再調整好,後來發現徒勞無功。我接下來會給大家講,不是你吃多少保健品,找什麼高明的大夫,就能把病治好的;換句話說,你心態不調整好,吃一噸藥都沒用。在這個時候我開始反省自己,我就發現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你把自己想明白了之後,你就特別容易把別人想明白。這實際上就是古人的一句話,叫做「推己及人」,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當中有障礙,這個障礙著我們跟別人溝通。我們醫生就是障礙著跟病人溝通,病人的痛苦你無法體會到,你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在這個期間,我讀了很多中醫學的經典,還有很多古代醫家的著作。這些古代醫家,他們在著作裡邊都提到有一點,他說做為一個醫生,首先最重要的根本就不是這些醫術,這醫術都是次要的。他說「德為醫之本」,就是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是德行,這個德行今天上午包括昨天,各位老師已經跟大家分享得很清楚了。 德行有很多種體現,中國古人的說法,叫做「進與病謀,退與心謀」,什麼意思?就是進一步跟病人思考,怎麼幫他解決問題,退一步反求諸己,然後靜下心來想疾病的治療,然後反求諸己,自己的內心。清代有個醫家,叫喻嘉言,他的著作《寓意草》裡邊,講過一句話。因為喻嘉言是當時的一代名醫,皇帝曾經招他入宮,招過好多次他都沒去。他的醫術非常高,很多人跟他學習。他在著作的序裡邊講,很多人說我這些醫術是從紙上得知,就是從書本裡邊學的,很多人認為我博聞強記,治療效果也很好,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他說真正的醫生是什麼?就是你遇到病人的時候,你能靜下心來,深入體會到病人的痛苦,你真正能達到這個狀態的時候,你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反省了一下我自己。我一開始之所以治不好那麼多病,而且到了後來遇到一個瓶頸,為什麼?我沒有進入對方的內心,對方的內心進不去,打不開這個鎖,你用多少藥都沒用。那是在2004年的事情,我頓悟到這一點之後,我就開始在我的臨床上開始實踐。下面我就跟大家逐一匯報,我實踐的一些結果。 「仁義禮智信」,第一個就是「仁」。我們都知道,仁義禮智信一共是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古人把它叫做五常,「三綱五常」的五常。「常」是什麼意思?常就是自然狀態,就是正常。昨天蔡老師跟我們講課的時候提到過,他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就是一個人,他知道正常狀態的時候,他是明智的,反過來,不知道正常,不知道自然規律是怎麼樣子,任意妄為,其結果就是凶災。凶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