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维的特点和缺陷
思维的特点和缺陷
人类总是喜欢歌颂自己的大脑,比如:思想的威力,逻辑的威力,数学的威力(数学来自于思考),科学的威力(科学来源于思考),还有意识这个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i] #_edn1……blah blah……不过,几乎没有人关心过这种想法究竟来自于人体的哪个器官。
心理学中有一个研究偏见的试验是这样设计的,向随机抽样的一群人发放问卷,询问他们两个问题:1、你身边有偏见的人占多大比例;2 、你自己有没有偏见,是否严重。结果,远超半数的人回答得非常一致:1、身边绝大多数人有严重偏见;2、我自己没有任何偏见。
人类的大脑就是如此:一生都在不停地犯各式各样的错误,同时还对自己保持一个较高水平的评价。之所以犯错误,是由人类的大脑运作方式决定的,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比如人类有一种本能化思维方式:类比 [ii] #_edn2 。也就是说,习惯于将自己先前总结出来的规律,施加在未知但看起来相似的事物上,而不事先考虑同样的规律是不是起作用,也不去辨别是不是真的相似。这其中的逻辑大约是这样的:卷心菜的味道不错,圆生菜和卷心菜长得差不多,那么圆生菜的味道应该也差不多?举个程序员们喜闻乐见的例子:你在 emacs里按Ctrl-X,C按得挺熟练觉得很爽,于是到了gedit和notepad里八成也会试试看灵光与否,或者到win32 cmd下敲find -exec/xargs,或者到LISP里写visitor,或者到Python里写GetSubString(index1, index2, step) 函数……在这方面,成年人和婴儿的区别仅在于知识库中积累的数据不一样多而已(所以成年人才不再去尝试已消化过的食物的味道[iii] #_edn3 )。在用类比去探索时,我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但是在已经探索过的人群看来,这非常可笑并且没有必要。
试错法也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iv] #_edn4 。其中的逻辑大约是:我不知道是不是行得通,但是做错了代价也不大,所以我想试试看。低幼儿童会用剪刀去剪房间里的所有物体,其实就是在试错。前面举的 emacs的例子,也可以说是在试错。面对重要的东西,我们往往不会去试错[v] #_edn5 ,但问题在于每个人对于重要与否的评估存在着差异,导致对待同一个事物,某人觉得不重要,可以试错;但另外一个人就会对这种试错非常反感,甚至愤怒。
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错误的,但我们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随着对事物的更多了解,每一时刻我们都会(不自觉地)修正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但每一次我们都会认为自己完全了解该事物了,认为自己达到终极正确了,同时也会忽略自己刚刚还在犯错误这一事实。这其中的逻辑大约是这样的:我已经修正了足够多的错误了,那么这里面就不会再有大问题了吧?在软件开发中,程序员面对 BUG也经常如此。心理学中的名词面试者错觉(interview illusion)就是在总结这样的一种现象,因为在企业面试的时候,这种现象最显著。
归因错误(更确切地:fundamenatl attribution error )也是人类易犯的思维错误。其典型特征是: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将坏的结果归罪于别人。比如:约会迟到,那是因为堵车太厉害;如果准时到达,那是因为自己是一个讲信誉的人,能够有计划地处理一切意外情况从而做到守时。类似地还有:如果自己不守交通法(比如在白实线并线),那是因为有急事需要赶路;如果看到别人同样地行为,则是认为对方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再回来头说软件公司:处在组织中任何位置的人,包括 CEO、VP、PM、Lead、QA developer ,也都会犯这种错误:一旦出了问题,大官儿会将问题推给小官儿,小官儿推给程序员,程序员推给外部条件,比如语言有缺陷,OS不稳定,SDK出BUG, Partner还延期……等等等等。如果最后成功了,程序员则会说其实都是我们干的活儿,CEO会说那是因为我领导有方,中层managers会说 CEO什么实际事情都不管,程序员们全都太懒,都是(因为)我们这些最难做人的中层经理们在不停地push……
人类的趋利避害本能,导致思维模式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将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的现象,比如放置很久的食物并不一定都腐败变质了,但我们都会选择扔掉。更进一步地,我们会将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也当作充分条件。比如我们在黑夜里会异常小心,虽然黑夜与犯罪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或者,看到别人手中拿着刀子,首先想到的是不要伤害到我。其实动物们也何尝不是如此。如果羚羊会说话,它大概会这样告诉你:这里闻起来有狮子的味道,我不确定这里是不是有狮子,但是喝过水之后赶紧跑掉总没有坏处。为什么不会有合理推理的羚羊呢?比如一只这样思考的羚羊:这里闻起来有狮子的味道,但这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