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正文
西安职工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
班级: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郭冬霞
指导教师: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简称脾虚证亚型)证候特点。【方法】选择40例脾虚证亚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组,以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脾胃湿热证)为对照组,比较脾虚证亚型与脾胃湿热证相同症状指标出现频率的差异,并分析脾虚证亚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脾虚证亚型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淡苔白、脉细弱、体倦乏力、食后腹胀、纳呆食少、胃脘胀满、脘腹疼痛、神疲懒言、嗳气、口淡等;脾胃湿热证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苔黄腻、脉滑或濡、胃脘胀满、脘腹疼痛、口干、嗳气、食后腹胀等。脾虚证亚型食后腹胀、纳呆食少、神疲懒言、消瘦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2.5%、77.5%、52.5%和47.5%)明显高于脾胃湿热证(分别为50.5%、46.6%、15.5%和1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脾虚证亚型以轻、中度慢性胃炎患者居多,重度较少。【结论】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脾虚亚型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其特定的临床症状和基因背景。
【关键词】 脾虚证; 脾胃湿热证; 证候分析
脾虚证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方式以主观判断为主,研究过程产生大量以定性指标为主的病理生理数据,以及数据之间非线性的关系,这些因素制约了脾虚证的现代研究,也使全面地研究脾虚证较为困难,因此我们提出脾虚证的亚型概念,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把脾虚证分为几个亚型,如消化吸收障碍型、胃肠运动障碍型、免疫功能低下型等,并选择首先研究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因其既代表了脾虚证的主要证候内容,也反映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这一“脾”的核心功能。本研究主要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临床证候的特点,并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作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目 录
1 资料与方法…………………………………………………………………………1
1.1 病例选择标准……………………………………………………………………1
1.1.1 西医诊断标准…………………………………………………………………1
1.1.2 中医辨证标准…………………………………………………………………1
1.1.3 纳入及排除标准………………………………………………………………1
1.2 一般资料…………………………………………………………………………1
1.3 脾虚证亚型病情程度的评分标准………………………………………………1
1.4 观察指标…………………………………………………………………………2
1.5 统计学方法………………………………………………………………………2
2 结果…………………………………………………………………………………2
2.1 脾虚证亚型与脾胃湿热证各症状指标出现频率排列…………………………2
2.2 脾虚证亚型与脾胃湿热证相同症状指标出现频率差异的比较………………2
2.3 脾虚证亚型病情轻重程度分析…………………………………………………2
3 讨论…………………………………………………………………………………3
附录……………………………………………………………………………………5
参考文献………………………………………………………………………………6
致谢……………………………………………………………………………………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内镜和病理诊断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井冈山会议)共识意见和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专题讨论会(大连会议)试行意见[1-2]。
1.1.2 中医辨证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脾虚证诊断标准,同时兼顾消化吸收障碍的临床表现,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制定。主症:①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②纳呆食少;③腹胀;④大便溏。次症:①消瘦;②乏力;③脉细弱。诊断标准:(1)主症①必备。(2)兼具主症②、③、④之二;或兼具主症②、③、④之一,同时兼具两个以上次症,诊断即可成立。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制定[4]。
1.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内镜检查符合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标准,中医辨证为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脾胃湿热证,年龄18~65岁,排除消化道其他器质性病变和心血管
文档评论(0)